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节《可能性》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摸球游戏”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情分析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三年级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性学习还需教师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2.理解“一定”、“ 可能”、“ 不可能”。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0 10:52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样的游戏?
1、 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探索1、拿出一个1号盒子和一个2号盒子,再拿出一袋白色的乒乓球,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然后将白色的乒乓球放在1号盒子里。2、教师拿出装有白、黄、蓝色乒乓球的袋子放在2号盒里。
1、通过教师的猜乒乓球颜色游戏,体验“一定”。 2、体验“可能”“不可能”。为学生提供摸球的结构性材料,使男女生在“输赢”的困境中诱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大胆猜测,并在展示直观实物的辅助下揭开“谜团”,从而在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概念。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2、选词填空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巩固、拓展
1、 涂一涂   2、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五、总结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学生想一想这节这有什么收获.归纳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创设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教学情境,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分析,动口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是这节课的主旋律。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通过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而结论的获得是多维的,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我的这一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猜硬币的正反面,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然后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3、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1)这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摸球、猜球活动时间过长。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这两个环节不够充分。如果能把更多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将会更为科学合理。(2)学生还没有形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出现分组学习时,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学生的合作的主动性还不够。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