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新课程把估算作为独立的课时内容来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变化之一。本节课的乘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估算打基础。
本节课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估计算方法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估算方法与算理的经验支撑,又使解决问题能力与估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因此,我们要意识到:估算不是纯粹的估算得数,而是根据情境需要灵活地估算。
根据教材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 让学生经历解决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得出多种估算的策略, 掌握估算方法。二、 根据实际情况,理解估算算理,选择最适合的估算策略,灵活运用估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的确定。关键:运用生活背景去理解算法算理。
学情分析
估算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估算,但今天学习的乘法估算与以往的估算有区别,就是只能估多不能估少。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估算,然后结合实际让学生理解这种估算的特殊性,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互相交流的广阔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2、会进行乘法估算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19 17:30 编辑
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教 学 过 程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a.49元大约是50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100人。50×100=5000元,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了。 b.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人可以看作是110人。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 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 |||
教 学 过 程 | 三、巩固新知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 )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 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 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 独立找估算的方法,交流各自估算的结果。 |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 |||
板 书 设 计: | ||||||
乘 法 估 算 49≈50 49≈50 104≈100 104≈110 50×100=5000 50×110=5500 应该准备5000元 应该准备5500元 总结: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的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 结 果 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1、 看学生上课准备情况,听讲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记录、练习的细致情况。 2、 讨论发言、质疑、动手操作情况。 3、与教师同伴互动、交流、合作是否融洽,方式、方法的精细和迁移情况,创新、创造情况等。 |
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一节内容,我在按计划上完这一节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关健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采用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后每一个环节,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从而体验到教学学习的快乐,认真反思,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
计算天天要用,估算日日存在。可当我们教学估算时却发现,有时学生根本不去估算,或者是先算一个准确数再写出近似数。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交给学生的素材没有结合实际生活,学生面对这样的信息,情感上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估算的需求,干脆算个准确结果完事。而这节课的主要三组素材都来自于身边或社会生活实际。
2、同题源自学生,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虽然不是这节课的惟一目标,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常见有些教师给出封闭的,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然后进行机械的记忆与重复地训练。而本节课,我给出了一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的信息,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质疑、互相交流。在各自观点的交汇处,让我们看到了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尽管有的学生在交流中想法还不够成熟,但这一过程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方法的总结也有自己的功劳,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成功等方法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它们始终都积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