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获得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学好本节课能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18 16:19 编辑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景。 | 1、路程一定。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出示刘翔的照片)他做了一件特别让中国人骄傲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吗?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获得了冠军。 想不想重温这个精彩瞬间?(播放录像)同学们,刘翔跑得怎么样?因为速度快,他赢得了这次比赛,并打破了世界记录。下面,就是当天前三名的成绩。
像这样路程相等时,我们怎样比快慢? 2、时间一定。 大家都知道刘翔跑得快,你们都不知道,其实王老师也跑得非常快,我也能跑出12秒91的成绩。你们信吗?想不想看看我和刘翔比赛的情景?(出示动画课件)知道哪个是王老师吗?(播放动画,最后两人同时到达。) 怎么样?我和刘翔跑得一样快吧。 这是我和刘翔比赛的成绩单。
像这样时间相等时,怎样比快慢?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比较,你能不能说说,物体运动的快慢和什么有关系? 当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快;当时间相等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快。那么,当时间、路程都不相等时,怎么比快慢? 3、路程、时间都不定。 现在,就有这样一道题目:小卡车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小时行驶了210千米。 哪辆车跑的快些?怎样比快慢?和小组成员讨论。 | (因为跑相同的路程,他用的时间最短。) (路程相等时,看谁用的时间最少,谁就快。) (学生表达意见,观察仔细的学生会发现起点不同。) (时间相等时,看谁跑的路程多,谁就快。) (路程、时间) 想法1:算出它们1小时行驶的路程,然后进行比较,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跑的路程越长,说明谁跑得越快。 想法2:算出它们行驶同样的路程,各需要多少时间,然后进行比较,跑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越短,说明谁跑得越快。 想法3:…… | 初步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 ||||||||||||||||||||||
120÷2=60(千米)210÷3=70(千米) 70>60 大客车比小卡车快。 通过这个题目,你能说说,当时间、路程都不相等时,怎么比快慢? (算出1小时行驶的路程来比。) 当时间、路程都不相等时,我们就要算出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来比。 | |||||||||||||||||||||||||
二、认识速度。 | 1、认识速度。 在数学上,我们给1小时、1分钟、1秒钟等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起了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叫做速度。 比如:小卡车1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小卡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写作:60千米/时 读作:60千米每时。 大客车的速度又该怎样表示呢?根据刚才学习的内容,你能说一说下面这些物体的速度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速度单位跟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速度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即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 2、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是怎样算出小卡车和大客车的速度? 你能说一说速度与哪些量有关系吗? 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算式表示出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3、时间、路程等于什么? 那么,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中,时间等于什么?路程又等于什么?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要求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要求路程就必须知道速度和时间,要求时间就必须知道路程和速度。 既然知道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想不想试一试运用它们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学生试一试。 1、蜗牛1小时能爬行8米,它的速度是: 2、飞机1分钟能飞行12千米,它的速度是: 3、光1秒能传播30万千米,它的速度是: (行驶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路程、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63页试一试第一题推导一下。 (讨论后板书) | 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 ||||||||||||||||||||||
三、解决问题。 | 1、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为60千米/时,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3时。这三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了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现在,如果给你其中两个量,你能求出第三个量吗? 3、生活中,我们常常运用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请看这道题目: 小红和小兰相约去少年宫游玩,小红家离少年宫600米,小兰家离少年宫640米,如果两人同时从家出发,谁会先到达? 猜一猜谁会先到达?能判断出来吗? 如果给出速度呢? 小兰的速度:80米/分 小红的速度:60米/分 现在能判断出来谁先到达吗?快动手算一算。 | 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 60×3=180 这表示什么? 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180÷3=60 这表示什么? 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180÷60=3 这表示什么? 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 学生说一说。 学生计算 小红用的时间: 600÷60=10(分) 小兰用的时间: 640÷80=8(分) 8分<10分 答:小兰先到。 | 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决问题。 | ||||||||||||||||||||||
四、结课 |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可以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今后,我们还会做进一步的研究。 | 1、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 总结本课内容。 | ||||||||||||||||||||||
板书设计 | |||||||||||||||||||||||||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通过师生互动,知识点的难度逐层推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螺旋式上升,通过融汇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的新起点上有所发展。 | |||||||||||||||||||||||||
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方法是:
激趣导入。通过创设110米栏比赛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路程、时间,及物体运动快慢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研究物体运动快慢与路程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兴趣。
理解“速度”的含义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设计了“说一说你知道的速度”、“体会生活中的速度感受什么是速度”、“再说一说你对速度的理解”这样几个环节,给学生自主建构“什么是速度”提供了支架,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速度这个抽象的概念。
在学生理解了速度之后,路程、时间与它的关系就迎刃而解了。在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结合问题,交流讨论自己推导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速度这两个公式,培养了学生合作、推理能力。
练习的设计比较合理。
亮点:情景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对速度的理解搭建在对生活材料的分析,结合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什么是速度。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不足:对速度的理解部分,因为时间关系,还说得不够充分。我想如果时间允许,我还想让学生再说说,在这个过程中,再加深对速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