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课例《7的乘法口诀》案例分析
李香梅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师: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她是谁呀?(白雪公主)她有几个好朋友,又是谁呢?(七个小矮人)
七个小矮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气球,气球上的数字是怎么排的?
生:7加7是14,再加7是21。
师:第一个气球是1个?(7)1个7是几?(7)
2个7呢?(14)21是怎么得到的?接下去是怎么排的?
生:21后面是28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21+7=28
师:几个7相加了?(4个)
师:下面(35)怎么算的?(28+7=35)接着呢?(42)最后一个一起说!(49)
师:我们看这些数,14是几个七相加?28是几个七相加?35里面有几个七?42里面有几个七?49呢?
师:我们来看着屏幕说一说:一个7是7,2个7是14……
师:这些数都跟什么数有关?(7)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口诀的话,你们想想是学?(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反思】学习的兴趣很重要,新课的导入部分又是全课兴趣的源头,导入得好学生的思维集中的快且兴奋点高。本课教师以学生所熟知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作为情境的创设背景,不仅一下就调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与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并且让七个小矮人人手一个气球,在气球上出示7、14、21、……、49。通过分析得出这些数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与7的关系:7的1倍、2倍、……、7倍),以此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不仅调集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过渡自然,不生硬、突然,学生能比较快的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中去。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你会不会自己编7的乘法口诀呢?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自编口诀)
师:你们编了几句?(7句)谁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展示)和他一样的举手。
请大家看着你编的口诀读一读。(学生读,师出示口诀)
大家本领真大,一下子把7的乘法口诀编好了,让我们再来自豪地读一读。
师:这些口诀,你能把它背出来吗?试着背一背(学生背口诀)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口诀)
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我几句口诀特别好背。
生:一七得七,二七十四。
师:二七十四为什么好记?(指名说)
师:有没有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指名说)有没有办法记住它。
师:三七二十一有没有办法记?(指名说说)
其实三七二十一很好记的(出示孙悟空语句: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在这里有两句口诀,你找到了吗?
【反思】自编7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记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教师通过自编、自背、齐读、互背、分析、再齐读、齐背以及后面小结时再背、师生对口诀、生生对口诀等丰富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全面细致且行之有效的训练,从后面的练习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分析部分,教师的分析非常的细致,她能首先让学生分离出这七句乘法口诀中最好记的,比如一七得七,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并能结合着语文学科中的佳句、美文解说这是我们平常就见得熟的内容,所以同学的印象会特别深,就会好记;然后她也能对不容易记忆的另外四句乘法口诀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路来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大家一齐参与共同解决问题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情绪高涨,恨不得拿出浑身的解数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有很多知识是需要形成技能的,比如九九乘法口诀,这样的知识要形成技能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形成的技能比较容易掌握也才能灵活运用。本课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可以想见,只要过后再能进行适当的练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会非常深刻,运用的思路会非常的清析且灵活。
《7的乘法口诀》案例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感,体现童真的快乐!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片段1:
(课前引入)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关于7的知识,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1:七个小矮人。
生2:七仙女。
生3:葫芦七兄弟。
……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多媒体出示七个小矮人、七星瓢虫、葫芦七兄弟、七仙女、七巧板等)
评析:
学生每看到一张熟悉的图片都会激动起来,有的甚至“哇”地发出惊叹,学生能从一开始的引入中获得愉悦的心情,获得继续学习的兴趣,这正是快乐课堂的一部分。
片段2:
在学生编口诀时,当我发现其中一个孩子在书上写了“六七四二”的错误时,我一开始没有作声,只提醒她再检查下,当一起交流到这句口诀时,我请她来回答了,我微笑着对她说:“你觉得这句话读地有些别扭吗?”后来她联想到了之前学习的1-6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立即改正了过来,并为一点点的收获感到很得意地坐下了。我抓住了这个难得的错误资源,提醒每一个小朋友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评析:
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把一个小小的错误当成一种资源,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片段3:
……
师:“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对小朋友来说,《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吧。(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相关文字)
师:这段文字中有两句乘法口诀,你发现了吗?
生:是 “七七四十九”、和“三七二十一”。以后我想到孙悟空就会想到这两句口诀的。
师:看来,难记的口诀有三句:“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你用什么方法来记呢?
生:三七二十一,再加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七七四十九,减去一个七,就是六七四十二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读读,多动脑筋,就一定能记熟这些口诀。下面就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来记一记,你可以顺着背,倒着背,也可以随意跳着背,呆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背得最流利。(学生自由背一背,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7的乘法口诀”: 齐背、
男、女对抗赛、看卡片抢答、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
……
评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学习产生兴趣,那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陈老师在巩固7的乘法口诀时,巧妙地联系了生活中对7的口诀的应用,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饱含激情的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学生们根本感觉不到记忆乘法口诀的枯燥,个个兴趣高昂,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趣中求学。
师: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配音呈现“1个矮人一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的儿歌文字。)
师:这是一首儿歌,大家会说吗?
生:(合)会!(学生跟着电脑配音一起说。)
师: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
生:后面还有很多,他不说下去了。
师:他不说下去了,那我们会不会接着说?
生:(合)会!
那好,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把这首儿歌继续编下去,好不好?
生:(合)好!
评析:
对知识应用的不同设计,意味着对知识价值的不同定位。这样教学,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乘法口诀,而且对乘法口诀的文化内涵和现实色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与开课情节呼应的“儿歌续编”又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萌发出新的探究热情。
反思: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愿意去探索与发现,那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在巩固7的乘法口诀时,巧妙地联系了生活中对7的口诀的应用,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饱含激情的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学生们根本感觉不到记忆乘法口诀的枯燥,个个兴趣高昂,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趣中求学。在这样活泼有趣的情景中,学生们不但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熟练、巩固和应用了乘法口诀,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7的乘法口诀》案例反思 学习内容:课本72页例1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7的乘法口诀是第一个积会出现大数的一课,它的学习对于8、9的乘法口诀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 : 学生在经过大感受和学习1-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7的乘法口诀,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口诀的编写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创编口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引导者,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创造的乐趣。三、确定学习目标重难点: 1、归纳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重点)2、熟记7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 3、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探索意识。四、案例描述:片段一、【自主学习】1、认真学习完课本72页例1,我发现用七巧板可以摆出各种图形,我会完成下表:
图案个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块数 | 7 |
2.把口诀补充完整。二七( ) ( )二十八三七( ) ( )七三十五 六七( ) ( )四十九3、根据算式写口诀 2×7=14 7×2=14 3×7=21 7×3=21 5×7=35 7×5=35 4、一辆汽车有4个轮子,7辆这样的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评析:学生的学习最后都涉及到“应用”,如果会说,会背不会用,那么是不是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所影响,虽然学生的群体差异是教学影响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要缓解学生“说”和“做”的矛盾,教师可否多增设一些学生动笔的环节,来实际考验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让学生在“动”中“静”下来,从而使思维得到更好的提升。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1、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2、 课堂生成的太少,质疑补充的声音太小。3、学生倾听习惯还有待加强。4、学案还需进一步修订。5、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7的乘法口诀》案例分析案例: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1、一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点,2只七星瓢虫背上有几个点?3只呢?……7只七星瓢虫背上一共有几个点?
瓢虫的只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背上点的个数 | 7 |
瓢虫的只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背上点的个数 | 7 | 14 | 21 | 28 | 35 | 42 | 49 |
《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72——73页
[教学目标预设]
●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
2.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 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为白雪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吗?(课件:小矮人们联欢的场景,并配上“生日快乐”音乐)细心的小矮人们还为白雪公主准备了小礼物呢!(课件: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捧7朵鲜花)爱思考的白雪公主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问了小矮人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可是小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发现。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一定会发现的!有信心吗?(生:有。)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当当小矮人们的“小老师”,给他们讲讲吧!(随即贴出情境课题:我给小矮人当老师)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 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1. “小老师”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发现的数学知识先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可跟同桌交流交流。
2. 组织汇报交流,师板书。(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与补充,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
3. 把你们发现的数学知识给小矮人们读一遍吧,读完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出本节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活动二] 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1. 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觉得哪句最好记?是怎么记的?有没有觉得不好记的?谁来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他?
2. 生交流方法。
3. 用刚才介绍的好方法再记一遍。
4. 请“小老师”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图、摆学具、动作等表示一个乘法口诀,有困难可找小伙伴一起研究,也可请老师参加。
5. “猜一猜”游戏。(一个学生说表示的方式与内容,另一个学生猜猜是哪句口诀)
6、师:“7的乘法口诀”都记住了吗?一起再背给小矮人们听听吧!
7. 师:小老师们真厉害!相信这么棒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相当的不错哦!现在就让我们来闭眼静听小矮人们汇报学习成果吧!(通过想象与静思,加深对口诀的记忆与巩固,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8. 师:小矮人学会“7的乘法口诀”了吗?他们都是怎样跟你汇报的,你能把他们向你汇报的学习成果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汇报,强化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表扬小矮人。)
9. 小矮人们学会了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也非常高兴,不信,你们看它都笑了。(随机在课题的数字“7”上画一个笑脸)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 游戏:变魔术。(看口诀说算式,看算式说口诀)
2. 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1)课件出示图:一串糖葫芦有7颗山楂,5串糖葫芦共有几颗山楂呢?如果一串糖葫芦7角钱,那买6串糖葫芦一共要花多少钱呢?(让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口诀)
(2)课件出示古诗《咏柳》,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呢?
(3)估计一下你一天要喝几杯水?一个星期大约要喝多少杯水呢?
3.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呢?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最开心的是什么?还想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