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将课题定为《概念教学,赢在体验》之后,经筛选,决定选取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什么是周长》作为研究课例。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单元和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教材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三年级孩子的思维还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阶段,他们比较容易从操作活动中体会概念,获取知识。学生已具备简单的长度测量技能,本节课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周长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操作活动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试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力求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教学用书对本课的提出的学习目标是:
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
2、能与他人合作,测量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发展合作技能。
在本节课我们设计如下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体会周长概念:
1、通过描边线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要想把物体图形的边线描好,就必须要完整的描出图形的一周。
在课上有的孩子会出现描的不完整,或者描的时候笔尖没有紧贴图形的边,有偏离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孩子在描完边线之后,把树叶的叶脉和数学书封面的图案也画上去了,在学生自主操作活动完成之后,我将学生的此类真实问题一一进行展示,让孩子们在争论中辨析如何描好图形的边线。有争论的地方就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孩子们通过操作展示交流,明确:描图形的边线要完整的描出图形的一周。同时也为下一环节认识理解周长的概念做好铺垫。
2、在讨论交流中,充分体会周长的概念。
这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学习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描图形一周的边线的基础上认识“一周的长度”,先充分理解树叶这个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让学生拿起自己的树叶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充分认识树叶的周长之后,再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数学封面的周长,紧接着由数学封面抽象出图形——规则图形,长方形,再由长方形拓展到正方向、三角形,然后总结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在学生充分认识周长概念之后,让学生回归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图形的周长,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周长的概念体验测量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一个活动,也应是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的点睛之处,我试图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可是活动中我发现个别孩子不会合作学习,自己只顾着测量自己的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忽略了与同伴交流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时,我采取给汇报小组发号码牌的方式,进行汇报,是整个汇报过程组织有序,但是在学生汇报时,我总是想忍不住要打断学生的话,出现教师着急说,动摇学生的主发言的地位,这一点是值得反思的。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大致思考,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