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摩课《田园风光》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让学生从这些贴近生活的现实中,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求商、确定位置、统计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场景中的信息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促使学生逐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一次综合应用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材呈现了农村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分果园、蜂箱、兔群、养猪场、耕地和学生过河等6个场景。每个场景至少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有些场景的信息用文字表达,有些场景的信息用图画呈现,还有些场景的信息用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呈现,这样的设计,给学生解决问题时观察和收集信息提供了合适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场景中的信息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促使学生逐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场景中的信息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观察场景图,整体感知画面
  出示田园风光图。
   1.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这美丽的大自然去游玩,好吗?
    3.引导: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
  4.启发:如果把田园分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各有什么吗?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设计说明: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深入思考、交流,分块解决问题
(一)1.苹果园。
  (1)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
  (3)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方法。
  (4)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
  2.养蜂场。
  (1)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帮忙解答吗?
  (2)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谈话:根据从图中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同学列式解答。
  3.(1)小组内自主解决养兔场、养猪场、耕地图等场景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2)集体反馈、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 过河场景
  (1)谈话: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2)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3)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4)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用图表示。
(二)小结:
(1)启发: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思考。
(2)小结:同学们在游览田园风光中,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以后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说明:按照“观察场景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先扶后放,综合运用数数、计算、认识方位等多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这节课你了解了些什么?
【设计说明: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这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综合运用了多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资料链接]尽管教育领域出现了种种“活动课程”,但从时间上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1 9世纪末、2 0世纪初,尤其是在2 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在欧美那不平静的土壤里逐步孕育并产生的“活动课程”。这类“活动课程”与当时的“教育革新运动”密切相关,该运动批判传统的学校为“静听学校”。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