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片段教学中教师课堂精准提问研究


一、发现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低年级数学教研组热热闹闹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在轮到我讲《认识时间》时,几位同事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肯定了我上课评价语言用的多样性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我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问的精准性。
回想起自己上课语言的特点,“啰嗦”确实是我上课的通病,在抛出一个问题后,担心学生不理解,我会习惯的加上“也就是......”最后导致提问不精准,老师说的过多。
为了提炼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加简练精准并具有逻辑性,我有意识的将之后的每节课都进行了录音,并在课后进行回放,查找理答和提问的漏洞。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根据录音,我整理了在二一班讲解课本练习二十第4题的课堂实录,片段如下:
师:接下来看向第4题。第4题,在下表中圈出9*1、9*2......9*9的积。根据它的要求,你要圈哪些数字呢?
师:孟嘉帅
生:9、18、27......
师:说一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要圈这些数字?(这个问题应改为:谁能来背一遍9的乘法口诀,来验证孟嘉帅圈出的数字是否正确)此时,应该把学生说出的数字及时板书在黑板上)
师:说一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要圈这些数字?
生:因为它们个位和十位相加的和都是9
师:你找到的是9的乘法口诀积的特点,是吗?请坐
师:谁还想再说,为什么要圈这几个数字?
师:邢佳乐
生:1*9等于9、2*9等于18......都有这些数
师:邢佳乐是通过背9的乘法口诀,发现积都是这些数字的。好,请坐
师:孟佳帅帮我们找到的积的特点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听到呢?谁来重复一遍。
师: 孟嘉帅刚才说什么了?张煜哲
生:他说斜的是9的乘法口诀
师:邢佳乐是通过背9的乘法口诀圈出来的。
师:谁听到了?没有人吗?他同桌听到了。赵艺凡
生:个位和十位相加的和等于9
师:还有吗?没有了是吗?请坐
师:邢佳乐是通过9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把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积全部圈出来了。而这些数字的特点,孟嘉帅又帮助我们总结了。比如说,我们一起来说一说9的乘法口诀的积都有哪些,一起来说,开始
生:9、18、27......(师板书)
师:谁还听到孟嘉帅说的规律了?刚才他同桌已经重复下来了,那么他同桌重复了一次后,你能说一说吗?张骐翔
生:十位和个位相加的和等于10
师:比如说?
生:比如说,1+8=9、2+7=9......(师板书)

......
以上片段反映的问题:
学生已经说出了关于9的乘法的积,老师提出:“为什么要圈这些数字”后,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意图是让背一背9的乘法口诀进行验证,而是直接说出了关于9的乘法口诀积的特点。其中原因就是问题设计的不够精准,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回答放心。而由于提问的不够精准,造成拖沓现象
二、 寻求策略
建构主义者主张知识是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
努力构建出来的。数学知识脱离了原有的实物形态仅以符号化形式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学生要想掌握知识就必须要重现知识的探索过程,数学知识的获得实质上就是学生积极建构的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师精准提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维果茨基首次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他认为教师开展教学之前必须要明确学生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即儿童独自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二是儿童在有他人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即教学要走在学生的发展之前。教师利用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还可以通过调整问题难易度的方式去探明学生能力的上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走出“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问题时,不仅要设计以检查知识为目的的低水平的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问题,更要设置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高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展其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学生利用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自我检查、查明认知上的不足,并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三、付诸实践
第一个片段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并不太清楚回答问题的方向,我在第二次备课后,对初次提出的问题做了修正,片段如下:
师:接下来看向第4题。第4题,在下表中圈出9*1、9*2......9*9的积。那么,根据它的要求,你要圈哪些数字呢?
师:陈明雨
生:9、18、27......(板书:9、18、27...(并在个位和十位之间适当的留空隙))

师:陈明雨说出了她心中的答案。请问,你能背一背9的乘法口诀来验证陈明雨的答案是否正确呢?你会背吗?
生: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师:那你来看一看,陈明雨说的答案是正确的吗?
生:是正确的。
师:老师已经把答案都展示到黑板上了,同学们,把你的视线也转移到黑板上来吧。
师:我们观察这些数字的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个位都减一,十位都加一
师:这是个位、这是十位(做上个位、十位的标记),再来一遍。
生重复
师:你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大家听一听
生:个位上的数,9减1等于8,8减1等于7...(师板书标记)
师:你举完例子后,在来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字的特点。
生重复特点
师:谁来重复一遍朱景润发现的规律
生1、生2、生3、生4重复
师:朱景润通过观察,总结出了9的乘法口诀积排列顺序是个位依次减一,十位依次加一这样的规律。谁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这些数字的特点?
生: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等于9
师:谁听到焦梦莹说的话了?(师面向全班同学,示意全班同学要认真听)你再重复一遍吧。
生重复
师:比如说呢?
生:比如说,1+8=9、2+7=9......(师板书)、
......
调整指令要求和理答策略后,思路更清晰了,用时是9分钟。希望以后的自己,教师用语能更精准,做到高效。
四、获得经验
1、问题要整体、系统。
通过本次研究,我认为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2、课堂提问应灵活多变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要学会捕捉课堂有效信息,进行及时追问。
3、学会等候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发问后,停顿时间应适当放长,给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梳理答案的时间,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勇气。
    瑞锦小学 吕春苗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