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示范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用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 饼干实物、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体验:
  (1)把4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2块。用整数“2”表示。
  (2)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1块。用整数“1”表示。
   2、感悟:“平均分”就是分得每一份都同样多。
   3、置疑: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半块。
   4、思考:“一半”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用分数1/2
   5、引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6、、读、写1/2。
  二、突出主体,顺思导学
   1.认识图形的1/2。
    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出长方形纸的1/2。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出自己找1/2的方法。
    归纳:同样一个长方形,找出它的1/2有不同的折法,都是为了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强调平均分(出示判断题)
     只要把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迁移类推,引导探究
     认识1/4
    1、问题:如果我们要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的1/4,必须要把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几份?(4份)
    2、实践:用折一折,涂一涂的办法,找到长方形纸的1/4,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3、发现:只要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4、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几分之一。
  四、自主探究,应用促学
    1.写分数。下图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书上93做一做1)
    2.看分数涂色。(书上96练习二十二1)
    3.判断分数。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书上96练习二十二2)
    4.拓展提高,创新分数。学生折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几分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生活画面,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2.“读一读、看一看”生活中用到分数的句子。
    3.分数在我们生活当中到处都有,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分数,下节课我们再来分享一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
    1、要得到一个分数,必须平均分.
    2、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分数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意义
    4、折正方形、长方形纸的 、
    (设计说明:让学生总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对各个知识点加深印象,进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教学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三年级上学期中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课,在教学引入这一部分,我提出了“4块饼干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这一问题,在学生充分表达了分配方案后,进一步追问“哪一种分配方案最公平?”使学生回忆起“平均分”这一已有的知识经验,其根据在于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总是从已有的概念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新概念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一概念之前,原有认识结构中就必须具有“平均分”这一概念,否则就难以掌握“分数”的本质属性。。
在新课教学中,我是这样考虑的,由于这是分数认识的第一堂课,只要求学生直观认识到什么样的数是分数,没有要求给出分数的具体概念。因此,我结合教材例题有目的地设计了大量动手操作地环节,促进学生正确感知“分数“这一概念。我首先教学学生认识二分之一。教师课件演示用圆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学生口述折的过程,再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模仿折出二分之一来,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三种折法。讨论:这三种折法都能表示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吗?其目的再于引导学生抽象出二分之一的本质特征在于“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再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从认识的二分之一获得的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四分之一的认识上来。我出示分数四分之一,要求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把它折出来。并在黑板上展示不同形状纸片折成的四分之一。讨论:这些图形都能表示四分之一吗?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单位1”这一概念从而完整地感知了分数这一概念。
    其后,我要求学生应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解决一些较基本的有关问题以强化概念。
在教学中,我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密切配合,使学生顺利地初步认识了分数,达到了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促进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和课件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不同形状的纸片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分数。
     二、概念的理解要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后,我及时出示一组含有正反例证的判断题,让学生辨析,以突出二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三、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分数后,我要求学生照样子说几个分数,并完成一些有关的练习,其目的就在于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
此外,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影象,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屏幕投影,书中插图放大在屏幕上,方便了学生的观察、讨论。屏幕投影还能成为小黑板的代替。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恰当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帮助,整个教学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