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和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
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 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
      (1)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份是1/4。)(摘要板书)
      (4)说明:1个饼的1/4,也可以说是1/4个饼。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
    (1)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把“饼”叠在一起再分)
    (2)说一说。
    交流分法。(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3)议一议。
    谈话:像这样,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指其中的1份)这1份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说说你的理由。(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可以用1/4来表示。)
(4)想一想。
    提问: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再问:它还表示1/4个饼吗?(不是,而是表示每一份和整体的关系。)
    (5)反思小结: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堆”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按照学生已有的经验(整数除法的思路)是不可分的,需要把这3个饼叠成“一堆”,才能像分1个饼那样平均分。在教学例题前,创设这一特定的问题情境,目的是要借助直观操作——把3个饼叠成“一堆”——让学生清楚地体会可以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借助这一特例,还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这里的几分之一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不再表示饼的个数。]
    三、分桃,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出示4个桃。
    提问:猴妈妈要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
    根据学生口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个桃。
    2.讨论:如果用分数表示这里的“每份1个桃”,可以怎样表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结果,课件演示: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盘”(在外面加圈),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4。
    3.提问:如果把这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多少个?
    再问:这里的“每份2个桃”能用分数来表示吗?
    课件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4.反思小结: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我们是怎样分的?(看作“一盘”再平均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摘要板书)
    [说明: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2只小猴,分得的结果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分数表示。前一种表示方法用的是整数除法的旧知,要分的总数和每份分得的数都是具体数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后一种表示方法则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需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分得的结果用整体的一部分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容易与第一种表示方法相混淆。上面的设计,没有刻意回避学生的旧知,而是先让学生根据旧知用整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思考角度的变化和新旧知识的差异,并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四、分其他物体,完成知识的迁移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说一说填的结果,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反思:填这些分数的时候,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个“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
    [说明:这一层次为基本练习。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2)核对结果。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3)拓展延伸:你还能把这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
    [说明:这一层次为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母含义的理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根据已知分数想一想怎样分,再在书上涂一涂。
    (2)核对结果,交流思考过程。
    [说明:这一层次为综合练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操作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同时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作孕伏。]
    五、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解释和应用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再问:在我们的身边就隐藏着很多这样的分数,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说明: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