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总体比较
1、 教学内容比较
教材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教材
数
与
代
数
六上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应用题;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百分数应用(一般应用、纳税、利息)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应用);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运算;分数除法应用题(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般应用、打折、纳税、利率)
六下
比例: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
负数
比例: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空
间
与
图
形
六上
圆:圆的认识、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扇形;轴对称图形
位置:用坐标表示某一位置。
圆:认识圆,画法,轴对称图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六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球(了解)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统计与概率
六上
无
统计: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优点
六下
简单的统计: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了解扇形统计图。
统计:折线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
六上
量一量,算一算;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确定起跑线;合理存款。
六下
美丽的学校: 确定学校各建筑的位置 ;画学校平面图。
节约用水
自行车里的数学
节约用水
数学思想与方法
六上
计算利息(对比)
合理存款(分类、对比)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猜测)
六下
无
数学广角(分类、猜想)
总复习
六下
数和数的运算
代数初步知识
应用题
量的计量
几何初步知识
简单的统计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考虑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与丈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综合应用
2、课时分配比较
⑴各内容领域的课时比较
教材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数学思想与方法
原义务教育教材
六上
63
9
0
2
1
六下
14
12
8
2
0
人教版教材
六上
58
12
2
2
2
六下
19
12
2
2
2
⑵各种课型的课时比较
教材
总课时
新授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其他课
原义务教育教材
六上
75
36
32
5
2
六下
36(总复习除外)
17
14
3
2
人教版教材
六上
76
26
31
4
5
六下
37(总复习除外)
19
12
3
3
3、简要分析
通过对两册教材的内容、课时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总体的信息: ⑴就教学内容来看,数与代数局部变化不明显,除了在编排的顺序上存在差异外,内容基本相同。有着类似特征的还有统计与概率局部,在这一学段都是布置了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和简单应用。与图形方面变化较为明显。原义务教育教材重点突出了图形(圆、圆柱、圆锥)的认识和相关量(面积、体积)的丈量和计算,而实验教材除了兼顾这些之外,还包括了空间的相关内容(位置、三视观察、图形的变换)。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原义务教材虽有涉和,但与实验教材比较,无论是在内容选取还是在所占篇幅上明显缺乏。数学思想与方法领域,在这个比较段义务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差异更加凸现,人教实验教材在这一领域都有相当内容的体现,而原义务教材明显的重视程度缺乏。
⑵从课时分配来看,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①数与代数,实验教材明显地减少,而在“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数学思想方法”等其他内容方面,则显著地增加;②实验教材的总课时数明显比原义务教材要少。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实验教材非常注重同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不求方法的一致,淡化了过多的行为训练,体现了素质教育“减负”的要求。
二、各局部内容的比较
1、 数与代数内容的比较
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近年来,有关数与代数教学领域的改革已经形成了几个明显的趋势。如重视发展同学的数感,忽视机械记忆,加强估算等等。
比较
内容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教材
学
习
内
容
(上)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应用题;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百分数应用(一般应用、纳税、利息)
(下)比例: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
(上)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应用);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运算;分数除法应用题(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般应用、打折、纳税、利率)
(下)负数
比例: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
特 点
课时多,编排细,步子小
课时多,编排细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育教材在“数与代数”方面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但是,新的实验教材,更突出溶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中,在问题中发展数学知识。这一学段学习内容中,有关的数学计算法则较多,在如何出现这些数学核心、实质的内容这一问题的处置上?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育教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原义务教材把知识点分得非常详细,给予每一个知识一名称,如“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等,并明确出现了较为数学化的法则。而新的实验教材,淡化了知识点的人为分割,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同样是分数乘法,实验教材则没有再细化。在法则的出现方面,实验教材则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没有总结出现出明确的数学化的法则。可以说,从数学的角度看,虽然有着相同的内容,但实验教材注意到了小学阶段对数学知识整合的必要性,在更有利于同学学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总体比较,原义务教育教材比较关注较低层面的同学的能力水平状况,因而教材重视准备,步子较细,这在满足这局部同学的同时,对另一局部同学而言,显得学习的起点偏低。实验教材则将同学的能力水平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充沛相信同学的生活经验对他的学习具有有效的支持作用,充沛肯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具有自主迁移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建构知识,
2、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比较
比较内容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教材
学习内容与编排特点
(上)、圆:圆的认识、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扇形;轴对称图形
(下)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球(了解)
特点:课时少,编排细。
(上)位置:用坐标表示某一位置。
圆:认识圆,画法,轴对称图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下)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特点:课时多,编排细。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新的实验教材,在这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更加丰富,涉和的面更广,这一改变,更有利于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同时极大的增加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数学思想方法内容的比较
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更加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教材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
内容
(上)计算利息
对比
(上)合理存款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下)数学广角
分 类、对比、猜测
要求
单一
较浅
广泛丰富,联系实际
较深入系统
显然,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方面,无论是内容还是要求,都有了强化。人教版实验教材将这两个内容升格为独立的学习单元,资料更加丰富,可以认为,这是《课程规范》强调“数学考虑”领域目标在教材中的体现。
4、总复习内容布置比较
在下册的教材最后,都布置了总复习环节,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对总复习的编排,原义务教材和实验教材存在明显的差异。
教材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
复习内容
数和数的运算
代数初步知识
应用题
量的计量
几何初步知识
简单的统计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常见的量;比和比例;数学考虑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与丈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综合应用
课时数
47
32
特点
课时多,编排细,把数学知识分成若干板块
课时少,编排粗,强调知识体系和整合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义务教材更注重数学知识的掌握,把1——6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再总结,陈设,所以内容上分得很细,课时很多。新的实验教材则注重通过复习达到整合所学知识的目的,在内容编排上,都遵循《课程规范》的要求,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方面进行知识出现。
四、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
通过以上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验教材的编写充沛考虑了教师如何教与同学如何学,教学内容布置合理,既关注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又关注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通过设置小单元,使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重点突出,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支持,有利于同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为了使同学切实掌握作为数学根基的那些知识和技能,教材的编写从促进同学数学素养的发展动身,遵循知识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同学的认知规律,合理地出现这些知识的结构体系,既防止过于繁杂,束缚同学的“再发明”,又防止跨度过大,造成课堂上用少数同学的顿悟掩盖多数同学的迷惑,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发展。
总之,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原义务教育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习的迁移,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实践活动中,使同学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