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主 题:圆的认识
课 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基于课程标准的的思考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
(2) 经历探索图形的形状的过程,了解简单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初步掌握识图,作图等技能。
(3) 在探索图形的特征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悟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2. 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的认识”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3. 学情调查分析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在众多所画图形中较为准确地辨认出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积累。学生能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准确性描述。课前调查举例说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圆,学生回答:笔筒、胶条??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个物体上的某个面是圆形的。也有的同学将各类球体列入到所谓“圆”的行列之中,看来孩子们对于“圆”与“球”的概念不清,需在教学环节中加以正确引导。
学生对研究有关几何图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尤其喜欢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而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目标
1. 学生通过用身边的物体画圆,并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100%的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直径、半径。
2. 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圆的直径、半径的长度,98%的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并且通过用不同的方法画圆,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 在探索圆的特征,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中,通过观察,合作交流,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评价任务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探究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和特点。
3.学会用圆规画圆。
4.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环节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生活中的圆。 学生活动:欣赏生活中的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圆。 学生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 学生活动2:自学课本56页。 独学——对学——群学 学生通过自学,并能准确地辨认出圆的直径和半径。 | 1、学生根据之前的经验,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圆,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规范的圆。 2、学生通过自学,能准确地辨认出圆的直径和半径。 |
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 教师: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借助圆形纸片,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对折痕进行观察分析。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规,用圆规随意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圆。 学生活动:用圆规画圆。 教师: 展示学生画的圆, 问题一:怎么圆有大有小啊?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问题二:那么圆的位置跟什么有关系呢? 教师:根据以上画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 |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能够发现同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和特点,并对学生的发现进行验证。 2、能够用圆规准确地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
环节三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 教师: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活动: 1. 课本60页第1题和第2题。 2. 当多个人同时做套圈游戏时,必须站在同一个圆上,这是为什么呢? | 学生通过对圆的 知识的学习,深刻地认识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