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与代数”新增内容在教材各册的分布情况
年级
册数
内容
一
上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
下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
二
上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
下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估算
三
上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估算
下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估算
四
上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估算、计算器
下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估算
五
上册
算法多样,算用结合、估算、等式性质
六
下册
负数
二、“数与代数”新增内容的知识网络分布情况
(1)数的认识:负数
(2)数的运算:算法多样,算用结合、估算、用计算器发现计算规律
(3)式与方程: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4)常见的量:用字母表示
(5)比和比例:
(6)数学考虑:
三、教学体会
1、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可以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良好的数感。在计算教学时,应把计算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局部进行教学。在教学时,先出示具体问题情境,再让同学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用计算器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的公开课教案,可以让同学在实际情境中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感,而且能使同学认识到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教材中,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实际的问题情境,教学时应根据同学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将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应有所偏重。假如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问题,忽视算法和计算技能的形成过程,就会导致同学计算能力的下降。在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同学初步明确算理、算法后,在尝试练习阶段应偏重于计算的单项和对比练习,最后再面对实际问题,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计算教学。
2、鼓励算法多样,实现算法优化。
新教材的计算,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同学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算理的理解。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列出算式,引导同学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计算,鼓励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展示同学多样化的算法。
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更应关注同学的典型算法。典型算法包括同学正确的基本算法和典型的错误算法。对典型的基本算法进行分析,引导同学实现算法的优化,为同学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典型错误算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有利于同学更好的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意识。
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同学应该具备的重要计算技能。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教学,使同学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首先,在认识数的教学中,让同学在具体情境中掌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良好的数感;其次,让同学掌握估算的方法,尤其学会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估算,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另外,估算应渗透在“数与代数”教学整个过程中,让同学先估后算,并在计算后养成用估算检查的良好习惯。
4、合理使用计算器。
教材在四年级上册介绍计算工具的演变,引入计算器,计算器的引入,可以协助同学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运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不能让同学养成依赖计算器的习惯。
5、运用直观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
保守教材中,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则要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规范》明确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自制的天平,让同学直观地理解平衡。再观察教材插图,在比较、感悟和考虑中,深化对“相等关系”的理解,将直观与考虑结合起来,让同学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两边进行相同的运算,平衡就得到维持。解方程的过程,是深刻理解“等式坚持平衡的变化规律”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