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20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课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空间观念。圆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和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和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袋子、圆柱形实物、圆柱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吧,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摸一摸”的游戏,按老师的要求在袋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
(1)请摸出一个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的物体。
(2)请摸出一个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关于圆柱,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为学习圆柱的知识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岗亭、客家围屋、比萨斜塔、灯笼、蜡烛等图片。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它们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出示上述图形的几何图形。
师:如果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3)交流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1)教学例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独立阅读教材第18页第1、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用笔画一画,如有不理解的地方,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来感知。
(2)组织交流汇报。
师:看完书的同学,请你把了解到的知识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通过交流得出:圆柱是3个面围成;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出示圆柱几何图,并在图中显示底面、侧面和高。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和侧面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并说出自己是怎么发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5)出示两个高矮不同的圆柱,问哪个高,哪个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6)做一做: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榜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7)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
3.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剪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
(4)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正方形?
(5)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整体感知圆柱;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以及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1题。
2.教材第20页“练习三”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底面:圆柱的上、下两个面。
侧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
高: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热门六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