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乘法》课堂优秀教案与研讨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多种活动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同学初步认识乘法的算式、各局部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使同学感受生活实际需要乘法,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领略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沟通
师:1+1=? 1+1+1=? 1+1+1+1=?……还能接着往下说吗?谁来说一说?
生:1+1+1+1=5。
师:他说得对吗?
生:不对。他少了一个1。
师:给你一次机会,再说一遍。
生:1+1+1+1+1=5。
师:恩,不错。大家一起接着往下说一个。
生(众):1+1+1+1+1+1=6。
师:像这样往下说,说得完说不完?
生(几个):说得完。
师:说得完?那你来说说。
稍后,全体同学意见就一致:说不完。
[研讨:兴趣是通向智慧的大门。本课导入教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唤起了小朋友的学习欲望,为沟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作了很好的孕伏。一句“说不完”的集体回应反应了同学急需探求的心理。]
二、观察发现
师:喜欢动物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森林里的动物在干什么?(多媒体出现情境)
师:画面上有那些动物?各有几只?你会列算式吗?
生1:2+2+3(熊猫)
生2:2+2+2(小猴)
生3:3+2+5(小松鼠)
生(众):1+4+2(小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卡片一一粘贴。
师:这些都是什么算式?
生(众):加法算式。
师:你能把其中与别的不一样的算式找出来吗?
生(争先恐后):2+2+2。
师:请举手回答。2+2+2哪儿与其它算式不一样?
生:每个数都是2。
师:有几个2相加?
生:3个。(师板书:3个2相加)
[研讨:将儿童带进一个喜闻乐见的动物情境中,满足了同学愿学乐说的心理需求,同时,同学在老师的启发探询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乘法概念的引出初见端倪。]
三、操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用8根小棒来摆一摆算式,要求每局部都摆出相同的根数。摆好后,请互相看一看,看同桌摆得对不对。
(教师巡视,同时请两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摆小棒。上黑板的两位同学,一位同学摆成了∥ ∥ ∥ ∥;另一位同学摆成了∥∥ ∥∥ )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摆对了吗?它们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几个):2+2+2+2=8。
生(更多):4+4=8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一会儿,一位小朋友站起来,提出了自身的摆法:////////)
师:算式怎么表示?
生:1+1+1+1+1+1+1+1=8
师:大家想一想,以上三种摆法,用了三种不同的加法算式,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结合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2+2+2+2 4个2相加
4+4 2个4相加
1+1+1+1+1+1+1+1 8个1相加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算式,用加法计算方便吗?
教师针对“4+4”提出:假如有5个4或者有更多的4相加,计算方便吗?
生(众):不方便。
师:有没有新的算法比较方便?
生1:用乘法算。
生2:对,用乘法算。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爸爸教我的。
生2:我从书上看的。
师:很好,你们都讲对了。谁来给上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同学争先恐后)
生1:2+2+2=2×3
生2:2+2+2+2=2×4
生3:4+4=4×2
生4:1+1+1+1+1+1+1+1=1×8
师:很好。
(教师针对四个乘法算式分别请同学回答“3”“2”“4”“8”分别表示什么?当同学说出它们分别表示“加数”的个数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出来的。
生2:我是数出来的。
教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并指出上面的乘法算式也可以这样写
2×3 → 3×2
2×4 → 4×2
4×2 → 2×4
1×8 → 8×1
教师指导同学读算式,同学练习读算式。
[研讨:本环节,教学由“说数学”转向“做数学”,协助同学通过“摆小棒”感悟“几个相同加数”,进而建构“乘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以自身的思维方式表达效果,师生和谐互动。在用不同算式表达同一结果的多样化算法中,教师因势利导,和时进行了“优化”,并随同学的生成引出了乘法概念。针对乘法算式,教师抓住“同一个加数”和“不同个数”,协助同学加深认识乘法的意义和同一算式的不同表示形式。整个过程预设到位,关注生成,课堂和谐,生机盎然。]
四、观察探究
师:现在大家仔细看一看教室,看能不能找到乘法算式?
(同学较有兴趣观察教室内的设施。)
生1:窗户,2×2=4
生2:日光灯。
师:乘法算式呢?
生2:6×1=6。
生3:电风扇。7×1=7
师:你们真了不起。
[研讨:联系实际,关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实践新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同学初步认识了乘法,教者由“做数学”转向“找数学”,引导同学寻找身边的乘法,较好地实现了“课本教学”与“日常数学”的有机整合。]
五、实际应用
师:下面请第一排的小朋友(6人)站到讲台前来。谁来把他们排一排,要排成一个乘法算式。
(一个同学中来给6位同学分成了6组)
师:排得对吗?乘法算式怎么写?
生(众):6×1=6,1×6=6。
师: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又一生上来重新调整,将6位同学分成2人一组)
师:现在的乘法算式是什么?
生(众):3×2=6,2×3=6。
师:请你两人上位,另外合在一起。大家说说现在的乘法算式是什么?
生:没有!
师:那怎么办?谁来将他们“排成一个乘法算式”。
(一生上来排成2个2人,并说出2×2=4。师继续让一位同学回位。)
师:现在的乘法算式是什么?(不能)那怎样才干排个乘法算式?
同学上来把剩下的3人排成1人,同时说出3×1=3或1×3=3。(师继续让2个同学回位,只剩一个同学。)
师:现在只有1个同学了,能写成乘法算式吗?(生疑惑)
师:可以说是几个1?
生(众):1个1。
生(大局部):1×1=1
生(小局部):1×1=2
师:等于2?这里有2位小朋友吗?到底1×1是等于还是等于2?
生(合):等于1。
师:1个1还是1,所以1×1=1。(和时板书1×1=1)
师:现在有几位老师给你们上课?是几个几?乘法算式是……?
生:1×1=1。
师:现在请这位老师(听课的)和我站在一起。用加法怎么算?
生:1+1=2
师:大家看一看,1×1=1与1+1=2相同不相同?
生:不相同。
师:1×1是1个1,1+1是2个1相加。1+1写乘法算式是……?
生:1×2=2或2×1=2。
[研讨:本环节设计创意新颖,教者充沛利用“同学”和“听课教师”这一即时现地的资源组织开展“认识乘法”的数学活动。由“6 x 1,3 x2”延伸到“1 x 1,1 x 2”,层层深入。整个活动,在认识中突出重点,在比较“1+1”和“ 1 x 1”中突破难点,由浅入深,实现了发展。]
六、操作延伸
师:下面我们来画图,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苹果、花、三角形、圆圈什么的都行。画好后,既能写出加法算式,也能写出乘法算式。
(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师:可以相互看看,看谁画得对,画得好看。
(展示局部同学作品,集体评价。)
[研讨:通过操作型自主作业,内化了知识,既体现了有所创新、敢于逾越,又体现了学科整合与人文关怀。]
七、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乘法,你想对乘法说些什么?课后相互说一说。
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研讨:总结由课内学拓展到课外说,落实了学习发展的理念。]
总评:统观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特色。
1、 情境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链接了乘法与加法的密切关系。
为协助一年级小朋友认识“乘法”这一概念,教者从同学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特点动身,以几个1相加的“游戏情境”作孕伏,以“动物画面情境”为依托,引导同学找出“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特征,契合了同学的思维特点,有效地唤起了同学的求知热情,同时沟通了乘法和加法的内在联系。
2、构建了“发现-探究-应用-总结”的教学模式,实践了“以同学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协助同学主动构建新知,教者采取了“观察发现-操作探究-实际应用-实践延伸-课堂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让同学看,让同学说,让同学做,让同学辨,让同学评的互动氛围,进而发生和谐课堂的效应。整个过程,教师的发问、征求、等待与评价等战略运用都充沛体现了以同学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比方尊重同学的自由表达,倡议同学思维的多样化,珍视同学的独到见解,引领同学从失败中走向胜利。同学在课堂上想说就说,想怎么摆怎么画就怎么摆怎么画的大胆表示也充沛说明了教师追求同学发展的专业特征。
3、 关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突出了教师“用教材教”。
纵观教学全过程,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发明性地使用教材,突出表示在教师对课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上。让同学观察教室,找找哪些物体能用乘法算式表示;让“6位小朋友站到讲台前面”,请同学排出可以“写出”乘法算式的队伍;“有几位老师给大家上课,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等等,都充沛体现了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和实践新理念的创新精神。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