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分析》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中,付老师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不同的统计图都有其使用条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统计图。和前几册的要求相同,教学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他们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
1、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付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旧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http://www.xtcxx.com/原文地址http://www.xtcxx.com/Article/Article.asp?nid=7623的条形统计图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出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这时候,付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一起动脑,思考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出新课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4、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5、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如果让学生想后再说怎样制作,只会浪费掉一些时间。倒不如让学生将书上例2的统计图与以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作个比较,看看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纵轴数据的起始格与以前不同时,马上就有学生起疑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趁势把这个问题抛向大家,让他们自主探究。经过他们的思考、讨论,终于得出了结果。我这样做何尝没有用处呢?不仅达到了教学重点突出,而且又一次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 习 与 交 流
———在开发区学校听课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开发区学校举办的以“有效课堂”为主题的的赛课活动,聆听了14位数学老师执教的课,我从中领略到是每个教师的不同的优秀的教学风格,以及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的设计好,体现在:
1.大部分教师对于所执教的内容目标定位较好,对于知识点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都非常巧妙,而课的设计也非常独特、新颖,设计的环节也一环扣一环,比如:房先琴执教的一年级《统计》,张抗执教的《三角形的特性》,沈正刚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汪桂涛执教的《简单的数据分析》,熊守霆执教的《锐角和钝角》,王会军执教的《找规律》,刘东洋执教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胡伟伟执教的《比较数的大小》等课例无不体现出这一点。这些课学科性很强。很多老师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很巧妙,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能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说明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很强。理念很新。
2.好多课堂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崔浩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熊守霆执教的《锐角和钝角》,房先琴执教的《统计》,刘伟和石艳执教的《认识人民币》,吴良军执教的《锐角和钝角》等,在这些课中教师充分让学生分组讨论、验证。在验证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给予了学生充分动手的机会。这样设计,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课的设计能密切联系数学与生活,在学习中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的作用。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比如:汪桂涛执教的《简单的数据分析》,刘伟执教的《认识人民币》等几节课所设计的内容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教师理念很新。
4.课的设计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能够创建一个比较和谐的气氛、和谐的课堂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交流。比如:胡伟伟、刘伟、张抗、蒋学芳、张抗、吴良军等几位老师,他们的精神面貌感染着学生,他们的态度和蔼可亲和学生的心灵能有效交流,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和谐。
二、教师的素质好。体现在:
1.教学能力很强、基本功扎实。上面我所说的设计的课例就是一个具体体现。
2.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这样就使得问题的呈现以及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更加生动,有趣,事半功倍。这次听课活动中,虽然准备的时间很仓促,但是每位教师都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基本上都是自己制作的课件,从这一点上看出各位老师的电脑水平还是相当的高的。
3.教师的仪表、形象都不错,俊男靓女,应该说这也是一个大亮点吧。
这是我这次听课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感谢张校长、段校长以及各位领导老师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今后也将向各位老师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