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反思


《找次品》一课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设计着力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 通过身边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一上课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化繁为简 我在教学中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教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开始就设计了学生猜2187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猜无论如何都要一千多次吧,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首先研究3瓶、6瓶、9瓶、27瓶、81瓶......逐步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平均分3份来称所需要的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2187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经过探究后发现从2187中找一瓶次品只要称7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
三、层层推进 本课我让孩子们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6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9个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学生再用12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
四、知识拓展 通过研究3瓶、6瓶、9瓶、27瓶、81瓶......逐步寻找规律和方法,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观察后思考:这些数据都有什么特征?那不是3的倍数又该怎样分呢?引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试图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经验和事理的欲望,继而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提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和策略,并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讨论、思索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检验。
实验小学  涂瑜

 
热门五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