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3条线短围成的图形。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
3、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4、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与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能辨认与底相对应的高。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三角板,揭示课题。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三角板)是什么形状的呢?(三角形)孩子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王国,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板书:认识三角形)生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例1,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特征。
1、出示教科书第34页主题图,从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
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三角形,看,在这幅图中,三角形都藏在哪呢?(生说,课件演示)。我们找了这么多的三角形,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2、感受三角形的含义。用小棒摆三角形。
师:请孩子们拿出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同桌互相检查。
请生上台展示,他摆的三角形,正确吗?
老师也来摆一个三角形(没封口的三角形),可以吗?为什么?(它们要连在一起、它是封闭的、差一个角等等),应该怎么连?(抽生边摆边说,把第一根小棒的这个端点和第三根小棒的这个端点连起来)像这种连接,你们知道叫什么连接吗?(引出首尾相连)
孩子们,刚刚我们是用什么摆的三角形?(三根小棒)小棒可以看作是我们原来所学过的哪种线呢?(线段)有几条呢?
3、归纳三角形的含义。
(1)生大胆猜想三角形的定义。
孩子们,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抽生回答)
预设:由三根小棒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一根小棒我们可以说是一条什么?(线段)所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怎么样的?(围成的)图形。(师板书)
(2)自学三角形的定义。
刚刚我们说了这么多,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说更准确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5页,自学例1,看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孩子们找到答案了吗?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板书)请孩子们齐读一遍。
师质疑:孩子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围成是什么意思呢?(首尾相连)由什么围成的?(线段)几条?(3条)所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齐读第二遍)
4、画一个三角形(加深、巩固三角形的含义)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形,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用什么画呢?(用三角板或直尺的边来画三角形)请在操作纸上画出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并想一想该怎么画?
学生自由作图,教师巡视,注意寻找并收集作图资源,抽生汇报交流。(上实物投影平台)
生说师画三角形。你是怎么画的三角形?
先画一条什么?(线段)一共要画几条呢?接下来该怎么画?在画第三条线段时要注意什么呢?用我们刚才说的一个词来说,用三条线段怎么样?(围起来)所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5、三角形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不一样的三角形)孩子们看,老师也画了几个三角形,这些三角形一样吗?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有三条边(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它们位置在哪呢?把它们标在你画的三角形上,并把自己的标注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收集样本展示)
6、操作活动:围钉子板。
孩子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也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三角形吗?请孩子们用钉子板围一个三角形。并和同桌说一说,你围的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在哪里?(抽生展示)
7、运用强化。(课件出示)
1、同学们刚刚我们用小棒摆了三角形,画了三角形,又用钉子板围了三角形,现在你们有信心来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并给出你认为它不是三角形的理由。同学们学得可真快!判断的有理有据的!
(二)教学例2,认识三角形的高。
1、回忆旧知。
孩子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过线段外一点作这条线段的垂线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会做吗?怎么做的?(抽生演示)现在老师把它放在三角形中(把端点连接起来),这条垂线段在三角形里叫什么呢?
2、自学三角形的高。
师:其实这也涉及到了三角形的一个新知识,想知道是什么知识嘛?请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35页,自学例2,看谁学得又快又仔细。
师:孩子们看完了吗?(看黑板)从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段叫三角形的什么?(师标注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什么?(师标注底)三角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呢?(互相垂直)怎样来表示互相垂直呢?(画上直角符号)请孩子们齐读三角形的底和高。(课件出示,齐读概念)
请孩子们在读一遍,边读边想,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有不清楚的地方吗?(如果没有,教师提问:什么叫“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能在老师的这个三角形上找找“顶点与它的对边”吗?)随机让学生指出。(出示课件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3、三角形的三条高。
孩子们,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也知道了顶点不一样,它的对边就不一样,三角形有几条高呢?(课件出示三角形另外两条高)其实,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一组对应的线段。
4、看谁的眼力最好。
(1)练习九第二题:判断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
抽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2)完成操作卡,指出与三角形高相对应的底。
(3)练习九第三题。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同学们,前面我们用一样长的小棒摆出了三角形,不一样长的小棒都能摆出三角形吗?请课后下去思考一下吧!
《认识三角形》教学反思
龙兴中心小学校  王黎
“认识三角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基本特征、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稳定性,我围绕“用小棒摆——画——围”这一流程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对三角形作进一步的认识。让孩子们体验数学知识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并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首先,我用三角板直接出示引入课题,然后让孩子们找单元主题图中的三角形,并描画出三角形,并通过让孩子们用小棒摆三角形、画三角形、用钉子板围三角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在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过直线外一点作它的高,引出三角形的高,通过观察、量一量得出“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的关系。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但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形象的、熟悉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高压线铁塔上的支架等,学生对此也有表象认识,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成功之处: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师生交流、同伴交流、小组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活动的过程也是数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深化。
3、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提问不具体;
2、对学生的放手不够,缺少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3、教学形式不新颖,没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语言不够简练。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