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学科整合课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笑脸引入,从一张扭曲的笑脸让学生感到好笑,接着通过问题“如何把笑脸变得漂亮?”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课件配合演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习。
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和老师的共同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种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设计提高发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出示的太早,学生对称图形才有了一些了解,还不是太清楚的时候,就放手让学生去剪有点太早,这之前应该让学生再进一步的认识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但我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图形对称的情况比较单一,都是左右对称为主,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
3.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4.我在各个环节中所提的问题顺序比较随意,主次不明显,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
三年级数学《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中,学生自始至
终情绪高涨,学得开心又活泼。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乐中学。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
程,品尝到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将数学学习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
起,让学生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去把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对称的现象,,比如象蝴
蝶、树叶、衣服、剪刀等,选择这些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学生们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能很快发现
它们的共同点,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理解对称图形性质的难度。
当学生对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对称物体,这既是对所学新
知的巩固,也是让数学回归生活的尝试。学生说得多精彩啊!像发夹、红领巾、中队长标志、汉
字“木”等等,这些在他们身边不起眼的东西,被一一请进了课堂,成为他们认识数学极好的素
材。我相信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们一定深有感触:数学并不神秘,原来我们的身边也有数
学!
《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在引入中的设计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情,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在新课教学中,我通过电脑的形象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老师的适时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
一、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 “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出示一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找到图形的另一半,动手拼成完整的图形这样一个教学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 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开展有序、有效的活动。
1、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
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教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在充分的练习中巩固。
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名称以后,我没有更多的去强调定义。而是出示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汉字、平面图形等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
三、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笑声不断,学生都乐在其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数学课要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不足之处:
1、练习的难易程度掌握不够到位。课堂作业中的第39面第一题画出它们的对称轴。最后几个图形有三条对称轴,有六条对称轴的比较难,学生做起来也费了很多时间。
2、电脑运行太慢,导致上课节奏有点慢,最后的对称图形欣赏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