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教学反思
《森林旅游》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后的复习课,在设计本课时,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首先,我利用“旅游”的情景进入本课的学习,这样学习内容和生活相接轨,能深入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 的理念。
第二,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活动的比赛,比比哪组能获得更多的聪明星,学生兴致勃勃,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了,也细心了。
第三,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的内容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与解决,学生的积极性较高。
整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森林旅游》课后反思
——参与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反思
胡启龙 甘肃成县东街小学 742500
【关键词】 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情感体验;
《森林旅游》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的复习课,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教材中是把问题放在去森林旅游前、中、后的三次购物的情境中进行,当时我想:如果仅让学生看图提问解答的话,教学目标肯定能完成,但森林旅游的情境不会得到很好的展现,能不能让学生扮演游客来一次情境模拟和情感体验呢?
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斟酌了一番走上讲台。我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今天带你们去森林旅游,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接着,让学生说说跟父母去旅游时的情景,碰到或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在旅途前要准备些什么东西?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课第一块复习内容“在蓝猫商店购物”。此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1、你的物品中那些东西还需购买?共花了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在学生提出和解答了自己在购物中发生的数学问题后,我以画外音的形式说“现在是北京时间20:30分,你正在……”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来表现一些活动,有收拾东西的、有吃饭的、有睡觉的……画外音接着是早晨7:00 、 7:30、 8:00……随着我的提示,教室里每个学生都很兴奋的表演着,当时课堂秩序乱极了!中午和下午时分,大家分别来到了“森林食品店”和“纪念品商店”买东西——本课的第二三块复习内容。至此,本课内容已经完满结束,但学生还意犹未尽的问“老师明天的数学课上还去不去旅游了?”
这节课无论从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技巧还是课后作业的准确度来看,学生都掌握的非常好。经过仔细反思,发现这节课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探索知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更好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愉悦,合作,实践的学习情境, 要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积极的,高质量的参与学习。
教学情景的最大优点有以下四点: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必须进行组织教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吸引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2、引出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素材,锻炼学生善于从实际、从生活出发来发现问题的能力。
3、引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情景往往是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段,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会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明了。
4、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情景教学中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要学生自己提炼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体会知识。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个人学习角色扮演的机会,使个人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增加角色学习,扩展生活感受,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体会。
依据学者的研究,角色扮演具有下列功能:
1、改善儿童自我观念;
2、增进儿童道德判断之发展;
3、促进班级气氛与人际关系之发展;
4、增进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业成就
三、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累知识。
俗话说“众人拾柴焰火高”。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地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小组合作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森林旅游》反思
本节课我把较为生硬的问题情境设计成学生之间互动的数学游戏,把课堂变成商店,把学生变成顾客或售货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在游戏中既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森林旅游》的教后反思
桥边小学:胡兆翠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大多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加、减、乘、除法的含义。但是本节课提供给学生探究的课题很有特点,那就是问题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学生对它很熟悉,也能够独立找到一些答案,但同时又具有深入探究的价值,能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的思维空间。由于答案不一,不管学生设计的方案精彩与否,只要合理,就允许存在,每一种方案都蕴含着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培植学生的创造欲与创造力,为学生拓展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前没有让学生事先准备钱币模型,这样,本节课学生活动起来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更直接进入角色,整堂课就更活跃了。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完〈元、角、分与小数〉后的复习课,在设计本课时,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 利用情景进入本课的学习,这样学习内容和生活相接轨,能深入挖掘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创设去野外旅游,借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理念。
二、 计算内容的实用性:
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的内容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与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 学生学习的自主与合作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问题呈现上来,学生在把问题放在一起,互相讨论,这样起到优秀学生带学困生的作用,并且学生的联系题避免了单调统一,学生联系的题量也很多,即符合自己的选择也丰富了课堂。
上完课后,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的任务。但我深感觉还有很多的不足,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最大一个突出弊病就是,问题超出教材学的范围,有的甚至是小数计算的内容,虽然提出问题者和一部分学生能解决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把问题很好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握学生提出问题的可行性,培养孩子不但善于发现问题,还要学会提出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更好的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