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同学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同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考虑。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同学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 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 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 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笼统)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 角怎样画呢?画的时候,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这样,(用手指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
评:生活中同学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同学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实质属性,从实物中笼统出角的图形,使同学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观察角、画角使同学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点。
3、找角。 (1)拿出三角形纸。在这个三角形里我们已经找到一个角了,你还能在这个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吗?(个别上来指一指,说出顶点和边) (2)不只在剪刀、钟面和三角形纸上能找到角,生活中还有物体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边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吗?(自由说一说,全班交流) (3)看到小朋友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老师也想参与进来,欢迎吗?(出示金字塔、高压电塔、五角大楼等图片)你们想看哪一幅图?(逐一出示,稍作介绍,引导同学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角) (4)小结:生活中藏着很多角,只要做个有心人,还能发现更多。
评:在初步认识角的实质属性的基础上,教师让同学找身边的角,再让同学欣赏金字塔、高压电线杆、五角大楼、战斗机、桥梁等物体中的角,使同学了解到建筑物上、艺术品中、军事武器和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角,同学不只深化了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的思想。
(二)做角。
1、提出要求: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些资料:有小棒、皮筋、钉子板、纸条、图钉、彩纸等,请组长带领,小组合作用这些资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顶点和边。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说得好。
2、汇报交流,展示各组作品。
3、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做角的方法,虽然它们资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们表示的都是――角。
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直观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明确的做角要求,在小组同学合作下,通过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同学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汇报、展示,也使教师了解到同学对角的认识程度和掌握情况, 同学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身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体验,培养了同学的探索意识。
(三)角的大小。
1、拿出同学做的活动角,慢慢拉大一条边,问:现在角和刚才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大了)继续拉大,问: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得更大了) 慢慢合拢一条边,问:现在角有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了) 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同学用自身的语言说出来。)
2、出示四面钟,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那么2、4号钟面上的角哪个大呢?(同学出现争论) 究竟哪个角大,你有什么好方法判断出来吗?小组里商量一下。(提醒:看看你身边有没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
3、交流汇报各小组想法。(数格子,用硬纸条做的角比,用纸折出的角比……)
4、结合同学回答,教师重点用电脑演示书上介绍的重合方法。
(四)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呢?
2、出示挖土机工作图、同学用指甲钳剪手指甲动态图,先让同学明确角在哪里,再仔细观察,说明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用。
3、除了这些,你还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小组交流)
评: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出示挖土机工作时的场景录象、剪指甲时指甲剪的运动过程等让同学看到,由于角的大小变化解决了实际问题,由此更进一步了解角在实际中的作用,体会角的重要性。
三、全课小结。(略)
总评: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身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同学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同学自身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实质属性,抽取角的实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协助同学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近实际有符合小同学的思维特点,能协助同学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过渡。 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让同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同学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同学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同学创设充沛展示自身的机会,让同学不只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2、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要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动身,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同学实际,如让同学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同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同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实际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同学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同学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