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捐书活动》一课时,我就抓住这个情境对学生进行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捐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尝试算法的多样化,注意营造了一个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的氛围,本节课全班交流时学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8种甚至更多的算法,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在比较各种算法,我提问:“小朋友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那你在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我过早地对各种算法做出了评价:“老师感觉用竖式计算简便而且准确。”接下来在计算“我们学校四、五、六年一共捐书多少本”时,几乎大半的学生和老师一样选择了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看着那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特别后悔自己说的那句引导的话语。
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善意的引导给束缚住了,学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的老师暗示学生个体关注速度与准确度,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计算能力。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学生拿出方法后,教师马上进行优化,学生就会觉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优的,干脆还是学老师的方法吧!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如果让我再教一节课我会注意以下两点,做好算法的优化引导: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促进自主优化。
优化算法不是老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所以我们力求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如果学生们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自然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2、营造积极的评价氛围,促进主动优化。
在课堂中我利用分等级进行评价,奖给全对的学生五颗星,错两题的三颗星,错三题及以上的两颗星”。教师营造促进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氛围,能促进学生通过比一比他人看到自己在速度上的差距,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