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反思评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报告
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从网上听了梁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收获很多,以下是我的认识和体会。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本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讲小兔子请客分水果这一情境展开问题,使学生自觉的融入新知识的学习,并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中,梁老师为学生根据书中已经给的信息提问问题,提高了学生动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给学生发散思维的机会
    给学生清楚的讲解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这个环节主要研究按份数平均分,这里提倡多种分法。这样的好处是更加接近日常分东西的实际情况,而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尤其鼓励学生的直觉判断和创新意识。
    3、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动手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通过帮小动物分水果,使他们分到的水果同样多、平均分等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探究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法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师不仅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节课的思维都是围绕着课本,但联系生活的方面

《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有感
当听完朱老师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后,让我们对朱老师再次刮目相看。年轻的朱老师由一节完美的课堂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当我们面对朱老师对孩子们那甜美的声音,富有童趣的语言,优美的姿态,可爱的表情,处变不惊的睿智,那份沉着与冷静,那种对知识的理解与恰当的处理,让我们再次在心底为朱老师喝彩。
1、朱老师有趣的故事导入,由欢欢和迎迎对分竹笋的不公平、不满意,引出应该怎么分才公平呢?自然的导入新课,在朱老师的多媒体动态演示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平均分的过程,懂得了只有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四个四个的分,当每份同样多时,就是平均分了,既了解了平均分的过程,也学到了平均分的结果。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让学生学完一节课,只是知道平均分三个字,却不知道怎么去分。
2、互助的合作方式,在分20个桃子时,每个学生手中都只有10根小棒,怎么办?在朱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知道了在一个人遇到困难时,要懂得与别人合作。让小组合作自然而然的产生,而不是由老师强行安排:同位两人一起合作分20个桃子。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处处把学生学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3、重难点突出,环节安排清晰合理。本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认识平均分,了解平均分的两种含义:等分和包含除。这两种含义,如果不认真思考,很容易就把他们混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朱老师将的清楚明白,学生学得轻松快乐:20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4、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朱老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动手摆、画、想、表演等等,都时刻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没有枯燥感,由森林大会中给动物分食物,到课堂练习中给自己分好吃的东西,手脑并用,学练结合,数学与生活相练习,时时处处都显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评价。
优点:
1、本节课老师以形象生动的动物入手,能在极大的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
2、让学生动手用小木棒去分,更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分,然后老师再让每个人讲自己分的理由,让学生更能明白什么是平均分。
3、老师让学生到讲到上把学生是怎么分的来表演一下,肯定了分法的多样性,也让学生明白分法有多样性。
4、老师以形象的多媒体,再现了一些平均分。
5、通过        例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缺点
1在讲到平均分的时候应该让对比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的区别,更能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而且在平均分的时候讲清“份数”“每份的个数”之间加以区分,
2、让学生多次重复去分,浪费了时间,可以过度到画一画来分。为最后过度到除法的计算打好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本课教学设计颇有新意.老师从创设任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等几个层面进行设计的.老师充分关注数学课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融知识,道德,能力为一体的课堂.对于这堂课的认识我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孙老师创设了学生爱好动画,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孙老师创设了活动情景,以猴子分桃子的故事为引,平均分给2个小猴的照片,代替传统的分苹果,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体现了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而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孙老师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多媒体运用了动画,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在练习设计中,一道道题目就像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除数要比余数大的道理,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这正如教者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
评析《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成为本节课学习的的重要目标。曲老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顺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曲老师合理利用书中提供的资源,创设“森林聚会”这一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围绕着这幅情境图进行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串。
  重视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平均分。课堂上曲老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熊猫分竹笋、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平均分”,并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平均分”。
  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课堂上,曲老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平均分的结果,更关心学生分的方法。“你是怎么分的?”引导学生把操作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一节课下来,感觉层次很清晰,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去探索新知,值得学习。
  赞同楼上小数点老师的建议,因为学生刚接触除法,对提平均每份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时确实有点困难,教师在这里应注意引导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