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
找角是通过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角初步感知角,再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认角是通过练习辩一辩怎样才是一个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做角是让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在处理的过程中感觉稍快了一点,应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相互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认识角》的教学反思
韦贞娣
    在“认识角”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是环节的设置不是很好。应该先出示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小三角尺,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是有困难的,此时应该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如果这样设置的话,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认识角》教学反思
一、值得欣慰的: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学习中从大家都熟悉的三角板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摸角,然后去画一个角,当学生对角有初步印象时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找出上面的角,学生对此很有兴趣,进而对角有了深刻的了解。最后用数学语言进行发现总结,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出示的一组图片,不仅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也是很美很有趣的。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摸角、画角,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寻找角,使学生对角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发现了角的特征及表示方法。接下来是进入理论的学习,由于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去寻找、发现角的过程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所有新知都是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归纳总结中获得的,学生不仅乐于参与,而且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二、觉得遗憾的:
1.高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辨析能力,本课是一节介绍抽象图形知识的课,有些同学出现词不达意,语言本土化、扭曲化,有些学生不会说,不敢说,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课堂参与面不广。这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抽象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应于平时更多地让学生运用语言符号去表述、理解数学抽象概念、定律等。至少让隐性抽象思维通过语言符号化。
2.在突破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个难点时,觉得自己没引导好。在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时,如果把体会角的大小与比角这两个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比角中去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可以师生之间比、生生之间比。“比比看谁的角大?角大的要怎么变小?角小的要怎么变大?”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说,而不是一开始就强调“两边张开的大小就是张口”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我来说正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