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后反思


《圆的认识》是关于概念教学的一节课。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为突出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观察比较---尝试画圆,总结方法---自学、合作,认识圆--联系生活,欣赏圆--畅谈收获,回顾总结。从准备这节课到每一次磨课,再到最后的展示,我深感上好一节课不容易,深切的感受到团队给予的帮助如此重要。
第一,在试教的过程中,我也深感研究教材的重要性。在集体研讨时,我深刻感知到每试一次都会觉得有要改进的地方,其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知识点会有更好的处理办法,甚至是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深究,如果给无限的试下去,我觉得我的设计将会有无数次改进。
第二,关于这节课我的思考。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能够直观而快捷地向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同时,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不觉得陌生,课件演示用钟表画圆的过程,激发孩子们画圆的欲望,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怎样画圆?”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认知特点画圆,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又让孩子了解到画圆的多种画法及用实物画圆的局限性。最终,得出最优画法。再到学生尝试画圆画得不是很规范,到互相介绍画法和注意的问题,是一个很实在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然后要学生通过再次画圆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得出半径及圆心的作用,实践得出的真知会让学生有强大的成就感,而且这一个环节是每个同学乐于尝试也很容易成功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相互交流、讨论、补充、启发,得到圆的特征,不仅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学生感悟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总结圆的特征,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欣赏美图、解释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三,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我觉得学生利用圆形纸片折一折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同时也可以发现直径和半径间的关系,这样操作比用量的办法更加准确。是否可以不用去量一量?
我觉得这节课知识点很多很碎,通过试课多次,要想讲完,发现时间的安排上都很紧,能否根据自己班的学情放慢脚步?分到两个课时,也许课堂上不用那么敢。
在评委点评后,我也感觉这节课不够放手,我打算在动手操作环节,不在倒计时,直接给孩子操作要求,大胆让孩子去发现,去探索;还有就是孩子们自学汇报时,我要尽量控制自己不重复学生的答案,为强调其重要性,可以再找学生多次汇报;在总结画圆的注意事项时,不仅要关注到正面的引导,还要发现错例的分析;把读题目的权利还给学生,不要取而代之。
第四,我的困惑:
1、如何有效的挖掘教材,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在这方面我们还需多多努力。
2、如何准确有效的提问,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从感知到感悟的飞越,还需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