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地位: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体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落伍。所以说,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衔接上处于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上。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活动参与热情高,思想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授课中主要采用图片、动画等形式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等方面突出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科技成就的分析,总结这一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
突破方法:采用列表法,师生互动完成。
教学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分析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
突破方法:采用材料分析法,以问题为引领,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四、教法与学法
针对我校倡导的“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掌握基本史实和历史线索,增强情感体验,通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形成本质性认识。主要采取阅读法、图表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法,为了切合本节课的学习特色, 播放《沙画》 。
设计意图:以视频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渲染气氛,为新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学习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三个板块进行,分别是科技之星、建筑之美、文学之花。首先是第一板块科技之星     让学生阅读教材,完善科技成就表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著作

作者

类别

地位

《本草纲目》

李时珍

药物学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工艺科技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业科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通过材料分析,指导学生分析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会读书,通过自主学习解决所学知识,通过一系列问题,想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加深明朝科技的时代特点的理解。明朝的科技领先于世界,明朝的建筑也闻名于世界。以此引入第二步的学习即第二板块建筑之美

建筑

主要概况

明长城

a.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b.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d.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艰苦勤劳、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

北京城

a.明朝的北京城是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b.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辉煌的成就,以此过渡到第三板块文学之花。
书名作者特点
《三国演义》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牡丹亭》汤显祖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
(三)课题小结,情感升华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学巨著: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二、建筑:明长城、北京城三、小说和戏剧: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明)设计意图:把书本的内容作一个概括,能够帮助学生简明扼要的理解书本的内容。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明清的建筑和科学技术,我们感知到明清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大体出于领先地位,然而没落的封建制度和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这段科技发展史值得反思。(四)课堂练习     小组竞赛形式。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力争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努力给足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在学生展示结束后适当的进行积极评价。本节课在课件的编写上注重了课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让它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使课件精炼、实用、高效。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本节课最大亮点是充分利用图片、音像等媒体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走进历史去理解历史。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注意学习深度,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史观和情感价值观。下面说一说本节课不足和改进措施:1.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高。今后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2.对一些问题分析力度不够,主要是教师本身引导不够,难以将学生的思考层次提升,以后在教学中我要注意改进,尽量做到深入浅出。3.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问题的时间不是太充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4.小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每一次反思都是对自身教学的定位和思考,也是一个认识自己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多思多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热门七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