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诚实守信
1.教材P41?(1)你怎样看待小方的言行?(2)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行为?
【提示】(1)小方迟到了十分钟,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这是不诚信的行为,会失去同学们对他的信任。(2)遵规守时,履行诺言,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教材P42?(1)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提示】(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2)例如:家住在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白沙洲村上圩组的回乡创业的青年杨某,满心欢喜地对着前来帮他干活的村民说:“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谁说还了欠款,银行就不给再贷款了,我还清了10年前的2500元贷款,东至农商行又贷给我10万元贷款,帮助我发展‘香菇食用菌’生产,这下我又能增加4个大棚扩大生产经营了,我守了信用,银行送给我一个‘大礼包’,我一定好好干,用劳动收获来感谢农商行对我的帮助。”
3.教材P42?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提示】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4.教材P44?(1)你是否赞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2)结合一个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提示】(1)我不同意上述同学的观点。第一,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的隐私往往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有效沟通的基础。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第二,要正确看待“善意的谎言”。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形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2)(示例)小健是老师最信任的一班之长,一天,老师找小健了解小奎的情况,因为小奎最近行为反常,上课神情恍惚,成绩直线下降。小奎是小健的好朋友,小健知道小奎最近在网上交了朋友,正热火朝天地谈“恋爱”,并向小奎保证不把此事告诉任何人。面对老师的询问,小健很为难,作为班长,他有责任向老师如实反映情况,作为同窗好友,他又有义务保护同学的隐私。在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时候,不能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不能因尊重隐私而放弃诚信。在上述事例中,小健应该告诉老师,来帮助小奎改正错误的行为,以利于小奎健康成长。
5.教材P44?(1)吴恒忠为什么获得大家的好评?(2)搜集有关诚信的事迹,并与同学分享。
【提示】(1)吴恒忠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吴恒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一个诚信的人。)(2)例如:2017年4月5日,中央文明办在山东济南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隆重发布2017年3月“中国好人榜”,104位身边好人光荣上榜,为“好人中国”再添璀璨星光。其中,江苏沛县“好的哥”张涛荣登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榜”。张涛,男,1967年生,沛县众信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从业二十年来,他把服务运营当作事业做,投入最大的热情,力求精益求精。张涛在车厢中为乘客准备了雨伞、晕车药、塑料袋和报纸杂志等,把乘客当作朋友,友善对待每一位乘客。面对客人遗失的物品钱财,小到一个作业本、一串钥匙、一部手机,大到笔记本电脑、专业设备甚至现金,他从不动心、无贪念,每次发现后都是第一时间联系失主或及时上交至公司。二十年来,张涛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近千件,累计归还失主财物总价值超100万元。
6.教材P45?(1)分组搜集身边的诚信典型人物及其事迹,与大家分享。(2)思考:他们为恪守诚信付出了哪些努力?他们坚守诚信的原因是什么?(3)以“传承中华诚信美德”为主题,撰写演讲词,在班级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提示】(1)例如:为一句承诺连续8年照顾患病邻居的哈萨克族青年包兰当选2017年1月“诚实守信中国好人”。2008年,邻居在去世前,恳求包兰帮忙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包兰慨然应诺。此后的多年里,包兰将邻居的儿子当作自家人照顾。有人问包兰动摇过没有,包兰说:“答应别人的,就得做到。只要我还有这个能力,我就帮助下去!”近两年,邻居的儿子完全丧失视力,生活更加难以自理。包兰不但出钱为他看病、买药,还为他送饭、端屎、倒尿。一句临终人的嘱托,让包兰坚守了8年之久并且还将继续坚守下去。(2)包兰树立诚信意识,他真诚待人,信守承诺,答应的事就一定做到。原因: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②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诚信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只有诚实守信,社会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③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就做不好事,更做不成大事。(3)例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论语·为政》中的一句格言。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论语·学而》中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讲信用的,而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诚信为本,于世于人,于国于民,何其重要。回想从开天辟地至今,就有着许多讲诚信的故事。西汉初年,季布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义,当时乡亲们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诺千金”这一成语。北宋晏殊参加殿试,发现考题正是自己曾写过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说明实情,要求换个考题,《晏殊诚实无欺》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伯牙和子期,一个抚琴,一个听音,衣袂飘飘,风轻云淡,于是在高山流水中结为知音,并庄严约定。后来故人逝去,再无知音,伯牙宁可断琴。这一约定与断琴,便是对友谊的诚信。方志敏,一位无私的共产党员,他的遗书可谓朴实而又感人:“我经手的钱有上百万,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钱,是用于革命事业的。”相信这番话会令“伸手派”汗颜。这份遗书体现了其入党宣誓时定下的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诚信,千金难易。可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各种文化交融,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里,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诚信“一文不值”,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过时”。这种错误的迷失,导致了个人乃至社会行为的偏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铸造了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壮大的精神源泉。它积淀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它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我们更要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许还有些人会觉得,传统美德离我们很远,我们只要安于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就行了。可是你想过吗?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与朋友相聚不失约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