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实施生命教育 彰显生命课堂
解放大路小学 范春艳
创新教育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创造,冲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习英语创新教育的关键。在教授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 89时,我便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课堂中巧设内容与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本节课是为了复习either…or neither…nor both…and ,我并没有生硬的把这三个短语直接拿出来,而是让学生把所学过的全列举出来,有的说prefer…to;有的说not only…but also;还有的说all of等等,大家发挥想象力,几乎把所有的短语都复习到了,这时我为大家创设了一种情境: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两种水果,西瓜watermelon和苹果apple,老师演示:吃了一块西瓜,然后问他们Which would you like,watermelon or apple? 试问同学们该用所复习到哪个短语来回答?
生:这时经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应该使用(either…or) I’d like either watermelon or apple.
师:(然后又请一名同学演示:他把西瓜和苹果都吃掉了)请问这时应该使用哪个短语来回答?Which would you like,watermelon or apple?
生:(经过小组讨论应该使用both…and)I’d like both watermelon and apple.
师:(这时老师又给学生拿来了醋和辣椒)Which would you like? 请问这时该用哪个短语来回答。
生:(经过小组讨论,因为醋很酸,辣椒有很辣,所以应该应该使用neither…nor.
经过以上情境的练习,从众多的短语中引出了neither…nor either…or both…and,并对这三个短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马上问:
师:What’s the similar among them?(他们之间有什麽相似之处)
生:(经讨论发现)他们都是在两者之间比较。
学生已经在找到了规律,于是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小组的方式来学习并记忆这三个短语,第一小组给同学们放映了白雪公主的一个片段,并提出了三个问题,要求是必须用这三个短语来回答;第二组为大家表演了一个 小品,根据这个小品来回答问题;第三组组织了一个记者访谈活动,邀请在座的同学和老师来回答。
最后我让同学们谈谈即将离开母校的感想及设想一下20年后的自己,因为这是课前留的作业,所以准备很充分,有的把它制成了网业的形式,用电脑播放出来,有的把自己的想法画了出来,还有的想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竟然用不同的材料裁制了几件新潮的衣服,最后以《友谊地久天长》结束了本节课的内容。
案例分析
这节初中英语第三册第89课是曾在因特尔未来教育现场会中所展示的一节课,并在教育电视台上过一节录像课。本节课体现了我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 小组竟猜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只要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用猜的形式,复习了所学的短语,把孩子们很快的引入到英语课中。
二.组织合作学习 培养自主能力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语言情境,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应该用哪个短语;而且我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方式来靠考考大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交流,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提高积极主动探究的能力,结成了易于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
三.学科整和 做到知识延伸
在英语课堂上恰当的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时空,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这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各展所长,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课堂上,我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我还为学生布置了制作课件的作业,让学生设想一下20年后的自己,并自己制作课件,学生们利用平时所积累的电脑知识,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图片,制作出了令人满意的网上作业,最后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既巩固了知识,又了解了有关电脑的知识,同时做到了知识的延伸。
总之,现代课程认为,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分行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要通过创造性的使用,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概念,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