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观摩课《促进民族团结》说课


本框题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九年级上册教材,是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编写的。第四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明确奋斗目标,为树立肩负历史责任的理想信念奠定基础。
  这一框题的主要课标依据有:
  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知道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文化繁荣所作的巨大努力。
  能力目标:搜集整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资料;分析、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国家才能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民族关系以及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休戚与共、相互依存;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学情分析: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对比在地理、历史以及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能认同尊重少数民族同学、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良好的情感基础有利于学生学习本部分的内容。
  受生活环境、学习程度、个人成长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从认知到行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尊重民族差异、维护民族团结,还需要深入地引导与巩固。
  教学环节主要分三步展开:
  1. 民族初体验,文化来敲门
  2. 发展见成效,民生有保障
  3. 民族大家庭,你我同守护
  第一个教学环节:民族初体验,文化来敲门
  通过一首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文化”这个角度切入,学生亲近且易懂。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百花园,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文化作为主要素材进行分析,进一步呈现文化千姿百态的魅力。
  面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国家、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保护,公民个人也应承担其中的一份责任,使少数民族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第二个教学环节:发展见成效,民生有保障
  列举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各项发展成果,得出结论。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良好的发展成效得益于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离不开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第三个教学环节:民族大家庭,你我同守护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我能做些什么?
  介绍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与帮扶方案,拓展学生的思路。
  至此,三个教学环节完整展开。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表述为本节课作小结。
  课程最后设计了两个拓展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分别是“探究与实践”和“拓展空间”,引导学生将所学与行为相联系,在实际生活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将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细化到生活的点滴之中。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亮点: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用生动的素材导入,用严谨的理论提升。
  第一个教学特色已经作了介绍,下面我们着重说一下第二个教学特色。
  课程在讲解推进的过程中,呈现了大量生动的素材,特别是讲到民族文化的时候,也有很丰富的素材可以选用,这使得课程更加灵动,学生喜欢、乐于参与这样的课堂。
  呈现素材之后,教师结合教材的理论内容进行概括与提升,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吻合,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论指导,这有助于学生学科思维的养成。

 
热门初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