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比三家》教后反思
要“货比三家”,当然首先要能比较这些小数(价格)的大小。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寻“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一开始,学生举手十分积极:
佩佩:先比元,都是8元,那就再比角,一个是5角,一个是2角,当然是5角大,所以8.50元>8.20元。
佳佳:把8.50元改写成8元5角,8.20元改写成8元2角,一眼就看出来,8元5角>8元2角,所以8.50元>8.20元。
到这里竟然再也没有其他学生举手,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有点恼火。可学生看我越恼火,他们就越想不出方法来。
这时,程卫星举手了。此人成绩不好,语文表达能力尤差,但上课举手一向都很积极,只是都是一些没头没脑,不着调的话,鲜有精彩之处。
可让课堂这么冷着也不是办法,姑且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程卫星:8.50—8.20=0.3,所以8.50元>8.20元。
咦,不错,小数减法还没学就会了,我正想表扬他,下面其他同学开始嘀咕了:“这我也会……”
“会为什么不举手?”我十分恼怒,正想开口,项露兰又举手了,又一个不着调的,想想还是也让她说吧。
项露兰:8.50和8.20,8一样大,就用50—20=30,所以8.50元>8.20元。
谁知,又有人嘀咕了:“这我也会……”
我更加恼怒了……
课后,我静下心想:第一,可能我太急躁了,每次都是这样,一旦课堂上出现我认为是不该出现的冷场,我就急躁得很。可是我越急躁,学生就越紧张,就是有了好想法也不敢说,只有程卫星、项露兰这两个似乎不知道看老师脸色的人才敢站出来。
第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才过了一个年,都长大了。程卫星、项露兰今天课上的表现真是令我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过了一新年,他们又有了新的进步,惭愧的是我内心竟然用老眼光看他们。幸亏课上我让他们发言了,还表扬了他们,以他们的性格,这一表扬起码有三天的学习热情,尽管很多时候还是不着调。看来以后我得嘴巴甜一点,话动听一点,脸色好看一点,这样学生就会更“活”一点。
教后记
“货比三家”这节课讲的是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两个小数或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体验小数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感,并且培养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一开始创设学生熟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货比三家,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了解信息后让学生根据信息提数学问题。最后通过“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这一问题的解决引出了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中,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成功的关键。我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比较,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的学生交流,然后全班进行了交流汇报。在交流时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寻找各种方法的相通之处。在解决了“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这一问题后,我又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由“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更便宜?”这一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在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由于学生在课余有很多关于元、角、分大小的实际经验,所以知识讲解比较容易,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小数之间用正确的方法比较其大小,为以后讲解小数的计算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不仅能够准确计算出结果,还能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加强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表达的能力。
《货比三家》教学反思
《货比三家》是在认识小数的基础是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两个小数或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体验小数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感,并且培养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在春节前跟随父母买新衣服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如何买,能够用最便宜买到最适宜的物品?让学生了解只有通过多家比较的方法,引出本节课题,本节课是学生上学前需要购买教学文具,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这一问题的解决引出了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我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比较,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的学生交流。在交流时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寻找各种方法的相通之处。在解决了“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这一问题后,我又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由“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更便宜?”这一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在比较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由于学生在课余有很多关于元、角、分大小的实际经验,所以知识讲解比较容易,为以后讲解小数的计算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掌握程度较好,可以更好的掌握往后的小数知识。
《货比三家》教学反思
————卢成鑫
在新课前先复习元角分和小数相互转化的知识这是必要的,紧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并明白其中的意思,让学生说说为何要货比三家,就是为了到最便宜的商店买东西。大多数学生对去文具店买东西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商品价格的高低也有所了解,本课创设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较熟悉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新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学习任务,即要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学生了解问题后,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并且在全班汇报。学生说出了几种方法,有把4.9变成4元9角,把5.1元变成5元1角,将小数转化成元角分进行比较的;学生还说出了用4.9元和5.1元中间的数就是5元来作中介值,4.9元比5元少,5.1元比5元多,这样就知道结果了。后来,我也向学生推荐了一种方法,就是当两个小数比较的时候,以小数点为界线,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即元的部分,哪个大,那个小数就大,如果元部分一样,再比较角的部分,以此类推,这样一位一位的比较,就可以比较出来。该节课的重要思想是遇到新问题时,学生能把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已知问题加以解决,这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教师重点把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及思维的培养。根据“货比三家”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如“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便宜?”,引导学生比较三个小数的大小,在商品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抽象、概括,总结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而不要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经验水平上,让学生经历这种探究思维过程更为重要。
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实效性,而不是单纯的为了体现数学教学的某个环节而设计某个教学环节,如本教学设计最后的“小结”中,让学生谈“结合本课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几乎成了数学教学中必有的一个环节,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谈体会和收获,已无新意,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则更有价值。
该课的学习中,学生都能比较积极的看待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吃力,三年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应该更加重视,尽量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多听多说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