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本节课我们认真观察李红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认识时间》,课后各位观察组成员针对观察点展开了激烈得探讨,现将我们的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确立观察主题
教师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有效提问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有效提问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所以我们组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作为本节课的观察主题。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课堂教师教学”维度,观察的目的是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和能否启发学生思考。本次课堂观察我们组将观察的重点放在教师提问的指向和层次两个方面,侧重点是教师提问语言的清晰、简洁、针对、科学有效等方面,力图通过本次观察使做课、观察和听课的教师都能有所提高。
二、明确观察任务
课前针对各观察员的特点和观察任务将观察人员分工如下:陈新桐负责观察教师提问的指向是否清晰和模糊,王莉和郭瑞红分别负责观察教师提问的层次,具体分配是王莉负责观察教师所提问题是否无效以及是有有直观答案,郭瑞红负责观察教师所提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
三、交流观察结果
听完课后及时组织听课老师和做课教师交流,下面我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汇报:
本节课,李老师针对4个知识点提了15个问题,一共提问56次,其中有效问题49个,其中有6个属于提醒型,3个属于补充型,2个属于鼓励型,低效提问5个,属于模糊型和重复型,无效提问1个。这些数据说明在本课教学中,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思维,因而有效性较高。
从教师提问的指向看,指向清晰的提问有53个,占提问总数的94.62%,其中在“情境导入”环节有4个,“探究新知”环节有32个,“当堂检测”环节有15个。从数据看,这些指向清晰的问题多出现“探究新知”环节,共有32个,在占总数的57.14 %,这些问题无疑是学生理解新知的基础,掌握新知的保障。指向模糊的提问有3个,占提问总数的5.35%,应引起教师重视。
从教师提问的层次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所提问有一定梯度,具体表现在:(1)“有直观答案的提问” 有28个,“有思考价值提问”21个,无效的提问有7个。 (2)“有直观答案提问”和“有思考价值提问”在“有效提问”中占主要地位,共占有效提问总数的 87.5 %。其中有“思考价值提问”有21个,占有效提问总数的 37.5%,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探究新知,它们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从数字“12”到“1”是几小格?是几分钟? ”的问题不仅为5分钟5分钟的数时间打好了基础, 也为教学1小时=6了分钟做好铺垫,更为下面教学快速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准备。
从量上来看,在整课节40分钟内针对知识点提了15个大问题,平均每个问题3-4每分钟,在提问最高峰的第2个新知环节内, 20分钟内提了9 个问题,平均每分钟提了2个问题。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从1分钟到几分钟、1时等于60分等这些探究活动。而提问次数增多的原因,最主要是直观答案问题的增多。在整节课的提问中,“有直观答案提问”占提问总数的50%。以上分析说明本节课老师的提问数量偏多,这样的提问对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浪费了课堂时间。
纵观本节课,李老师设计的问题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如情景导入时问:“你们知道这节课上课的时间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李老师提问还能注重细节。当学生回答1小格是1分钟时,李老师立刻追问了一句:“从12到1有几小格?是几分钟?从12到2有几小格?是几分钟?”看似一句不经意的追问,实际上是科学思维的引导,也为下一环节“1时等于60分”的学习作了铺垫。另外,本节课出现的一些提问,比如:“从12到几有几小格?是几分钟?……”属于补充型提问(追问),这种问题让学生对几分钟有一个全方位的感知,为学生正确读写时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观本节课的教师提问,多围绕三个主问题,“认识1分及几分”、 “1时=60分”“读、写几时几分”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更好地感知新知。
 综上所述,本节课:
1、教师所提问题指向性较明确,表述较清晰,学生能够较顺利应答,这是作课教师自身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在以后教学中要继续保持、发扬。
2、教师所提问题多样化,层次由浅入深、设置合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3、教师的提问语言较丰富、方式多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四了教学模式的达成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个别问题仍需精心设计。
建议: 
1、提问时是否应更多地倾向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2、精心设计问题,避免问出“对不对”、“你们都这样想的吗”等问题是否能杜绝学生的从众现象?
3、再锤炼自己的语言,是否能减少指向模糊、低效的提问?
四、数据综合分析及思考:
本节课围绕李老师精心设计的十五个大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感悟,从而完成一系列教学目标。所设计的问题有复述记忆类的、有分析比较类的、有推理运用类的、有评价创造类的,问题的层次丰富,且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学生回答踊跃,课堂气氛热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从停顿时间来看,大部分在2分钟内,时间的安排上自然放松、恰到好处,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停顿时间过长而显得紧张沉闷。从所题问题的实效性来看,少数问题可以更清晰明确,例如问题“都是这样吗?”是否可以用“谁有不同的看法?”来提出。从课堂文化看,本节课的惜时教育还可以再深入一些。如:“你们觉得还能回到上课时的9:00吗?”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知道时间在慢慢地流逝,过去了就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之后还可以再次提问:今后你应该怎样对待时间?这样的问题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合理利用和安排时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推动数学课堂文化的发展。
总之,从本节课听课、交流、汇报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如何使提问为孩子的学习服务”和“如何使提问成为学生真正希望探讨的话题”将仍然是我们要持续不断探讨下去的话题。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