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学生说。
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今天来到课堂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呢。他们藏在你们的学具盒里,请你们把他们找出来。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们搭积木。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先摸一摸这些积木的面,然后再搭,好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
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 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 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1) 课件出示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图形的图片,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画的?
(2)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 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出示课件)叮当:这是我美丽的房间,我的房间许多物体的面都是你们刚认识的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 围一围
(1) 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 画一画
(1) 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 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 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小朋友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2、 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