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一》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学生观察的疲惫,空间观念得不到发展。因此这节课对我而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完本课后,感触较大,反思如下:
一、把握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学生不容易辨别出从左右面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物体形状。为了突破难点,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找了多名学生分别从左面右面去观察物体,并让学生表述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征?经过多次认真地观察学生是能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的。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本节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你们照相过吗?现在请看老师是从什么角度拍下的三张照片呢?”(正面、侧面、后面)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
三、教学环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在备课中自己多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探究新知时,我选择课本上的主题图――就是大熊猫作为学生的观察物,特别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交流观察大熊猫后的体会,我让同学分成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创设了孩子喜欢的问题情景,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能更有兴趣地参与,也更方便学生进行观察活动,从而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也能突破了传统的程序化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节课下来,总会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反思,我相信一份收获就是一份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