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租船》一课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21÷4=5(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5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租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内容,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后,要求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的意识。
本节课的难点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有余数除法的问题。讲课之前,就听到有经验的老师说,这节课中,学生在处理“最多”、“最少”问题时,最容易迷惑,尽管我对此课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得理解和运用呢,我还是有些担心。教学时,我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先设计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排座位活动,以学生的亲身体会理解“全班共有43人,每排8人,至少需要几排?”学生很容易就想出了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我又通过春游中的“租船”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探究新知”的活动。学生在边学边玩的过程中轻松自如地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练习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具体生活情境“冲茶”“分糖果”“分小组活动排桌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不能完全平均分的时候要怎样解决问题。让学生把在课堂上理解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就是当我们生活中在分东西时,有些时候碰到不能平均分,会有余数出现,这时候要怎样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租船》课后反思
本周教学《分苹果》,《分草莓》、《租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索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租船》这一课时,我没有把余数除法作为新知识进行单纯讲授,而是由浅入深地组织学生探索和讨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解决。如:我先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每只船限坐4人”“每只船每时3元”两条信息。然后提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试着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当大家统一认识到至少要租6只船后,提出“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组织学生用小棒摆出分配方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就可以。最后组织学生讨论“试一试”中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这样三个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困惑: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于《租船》一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了《租船》一课后,通过对《租船》一课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仔细梳理和回顾,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成功之处和教学不足,现将教学反思概述如下:
一.成功之处
1. 培养学生图文结合、选择有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到以下信息:(1)有学生21人去划船; (2)每条船限乘4人; (3)每条船每时租金3元。要解决的问题是:至少要租几条船?我引导学生仔细分析、筛选有用信息,最后确定把信息(1)、信息(2)和问题合起来才能解答此题,而信息(3)属于无用信息。
2. 培养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积极鼓励。如:“21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现代教学论指出,操作——思维是一对链环,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所以我让同学们用学具或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分一分,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并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不足之处
1. 未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租船”问题对于高山地区的孩子而言有一定难度,因为他们从未看见过实物船,也从未见过那种活动场景,教师也无法给他们创设这样的真实情景。所以学生感觉有点枯燥。
2. 未创设游戏情景。爱玩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起小组讨论更具实效性。而本节课未创设游戏情景,多是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所以课堂气氛不热烈。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不错。但今后再教这个内容时,一定要取长补短,使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