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统计表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麦惠芳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你喜欢哪个课外活动?”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上课灵活应变的能力还不够,以及引导学生的语言都还很不到位,评价学生时缺乏创造性语言。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能放能收,如何在玩中真正学到知识是我这节课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4-95页,“想想做做”第1、2、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同一事件在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并能读懂统计表。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会到同一事件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体会同一事件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参加过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吧,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小动物们的运动会。(课件出示情境图)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说:参加长跑的有多少只小动物,有多少只小兔参加跳高,有多少只小动物参加跳高,有多少只狗参加运动会……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有的小朋友说想知道跳高(板书:跳高)的小动物有多少只,有的小朋友说想知道长跑(板书:长跑)的小动物有多少只,还有的小朋友说想知道狗(板书:狗)有多少只,兔(板书:兔)有多少只,猴(板书:猴)有多少只,这就需要我们对小动物进行分类。(边指黑板板书边说)像跳高、长跑我们称它们是动物参赛的运动项目(在“跳高”和“长跑”前板书:运动项目),像狗、兔、猴是属于动物种类(在“狗”、“兔”、“猴”前板书:动物种类)下面咱们就按运动项目和动物种类对参加这场运动会的小动物们进行分类统计一下(板书课题:统计)今天咱们要学习的知识就是统计。二、活动中探究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第94页,再仔细看看这幅运动会图,按照我们刚才提出的分类标准整理一下,把你的统计结果填到图下面的两个表格里。如果有需要帮助的请举手。学生活动(教师在原板书上画线,并增加合计栏,形成下面两张表格)。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运动项目合  计跳  高长  跑
只    数


   
动物种类合  计
只   数



2、学生汇报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统计结果填入表格中。问:有不同意见的吗?(如果有,就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算清楚)3、教师:小朋友们,咱们刚才进行了几次统计?(两次)那么请你们就根据这两个统计表,回想一下,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次统计时的分类标准是不一样的)4、问:从这两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到合计数都是13时,追问学生:为什么合计数是相同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同一场运动会。)师:要是厨师小猪来了,你准备向它推荐哪张统计表,为什么?要是裁判小鹿来了,你又会和向它推荐哪张统计表,说说你的理由。小结:对于同一场运动会中的小动物,我们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解决了不同的问题。三、理解中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下面咱们就按大象总管的标准帮助它整理要分发给参赛的小动物们的纪念品——茶杯。(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谁来说说大象总管的标准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第95页,按照大象总管的标准对这些茶杯进行分类统计下,然后把你的统计结果填入图下的表格里。学生活动,并反馈统计结果。交流:比较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追问:你还有其它的分类标准吗?(在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统计结果也不同的同时,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说到合计数相同时,问学生为什么是相同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同一些茶杯)小结:看来,同一些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下面我们帮助小鹿裁判整理一下这些纪念奖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问:看见这些奖章,你想按怎样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谈话:请小朋友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统计,并把课本第95页第2题的表格填写完整。再与同桌说说你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到合计数相同时,问学生为什么是相同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同一些图形)学生完成统计后,组织反馈。问:比较两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3、“想想做做”第5题谈话: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大象总管和小鹿裁判整理了纪念品,下面你们愿意也帮老师整理下这些图片吗?(课件出示第97页第5题的图片)你打算按什么样的标准帮老师进行分类统计?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指名学生说说分类的标准:按图片的颜色分类,按图片中的小动物只数分类……)谈话:现在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分类标准,那就请你完成课本第97页的第5题。有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请举手。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反馈时,问学生:从这两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到合计数相同时,追问为什么?(学生说到合计数相同时,问学生为什么是相同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同一些图片)四、交流中总结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请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同一类事物。课件出示:同一类事物,可以按不同标准分类。(学生齐读这句话)五、课后延伸调查班级里同学的年龄、出生月份,再完整地填写统计表
教学反思本节课所教学的“统计”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依照这一理念,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学校运动会的情境串,并提供了具有开放性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争论、比较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生活意义,抽象出合理的统计方法。1. 创设故事情境在课的一开始,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仔细看图,你想知道些什么?”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2.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一个完整的分类统计过程。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这样表述,其实是看到了过去我们在教学统计识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而,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才算是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呢?我认为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统计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复杂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感知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比比这些不同就体会到了问题和统计活动是相关的,问题决定统计活动,统计活动服从于、服务于要解决的问题。接着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根据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就是根据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表,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份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解决学生们刚才所提出的问题。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在实践应用环节,我尝试将统计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同学们在参与策划.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同时,积极动脑,表现不错,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了荣誉,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统计吗?”这样做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很好地巩固了新知,根据奖章的颜色和形状进行统计。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后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一,在教学中对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意识未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而把重点放在读统计表上,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是很准。其二,虽然也进行了一些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教学,但是没有把这种教学形成统计教学的习惯,即教师缺乏这种统计链的意识。虽然按目标达成了对统计表的理解,但是学生却因为获得统计方面的知识的不完整性,使得学生缺乏应用于生活中的意识。这样看来,要想较好的进行统计教学,不仅要理解课本的设计意图,还要能够跳出课本,在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学生的突破口。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