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在探究图形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本节课主要是完成能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几初步的感知到角的大小。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本节课要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贯穿于整节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为了更深入探讨图形的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我们通达路小学于2015年9月24日上午第二节数学课由我校范媛媛老师承担了这次有关“角的认识”教学的教研示范课。
【策划安排】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图形探究的学习活动,使这节课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我校一二年级全体教师坚持“一课多上”在范老师一上的时候就积极听课评课,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上课老师共同研究如何上好《角的认识》这节示范课,教研小组全体成员,经历了这次的研课、磨课过程,具体策划如下:
1、独立备课:要求上课教师备课突出精、细的特点。
2、集体备课:一二年级全体数学成员集中研课。
3、试教:要求上课教师在二四班试教一次这节课。
4、再次研课:教研小组针对试教情况再次研课。
5、确定上课时间:第4周星期四第二节。
【过程描述】 ●独立备课:迷茫
因为初次接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经验不足,没有对教材研读的基础,所以感到内心很彷徨,教研小组成员要求我先抓紧时间独立备好课,并准备在第4周星期二作第一次试教。同时教研小组成员也分别构想好一个教学思路。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我加班加点认真阅读教材,翻阅参考资料,上网搜索资料,发现对于“角的认识”一类的教学思路及流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几何图形比较抽象,所以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相对难度较高。我总感觉到似乎跟孩子们在语言上表达不清楚,害怕学生不能够完整的表达,又想不出一个所以为然来。虽然教案初稿已经定了下来,但我心
里仍感到迷茫。我期待着其他“小组成员”有好思路、有好点子??
初次试教:失望
第四周星期二,我作了第一次试教,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听课……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来猜一猜吧?
生:猜长方形。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然后看下一个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a、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老师出示的教具(三角板)
b、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和两条边
c、跟进巩固练习
2.教学角的大小比较
a、猜一猜哪个角大
b、课件展示角的比较过程
c、动手制作一个角
三、知识回顾,评价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整节课下来,果然与我事先所想、所料的思路与流程差不多。虽然较好地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过长拖延时间,学生对“角的认识”概念的领悟过程欠佳,主要体现在学生表达的时候语言不完成,表达不清楚,不能用角的知识来进行判断。我心里不由地感到失望。
●初次研课:碰撞
初次听课后,“小组成员”和我一起诊课、研课,首先我谈了课后感受:“这活动组织比较没有秩序,每次活动显得十分仓促,浅入浅出课上得有点累,总感到是由我在牵着学生走,我牵到哪,学生跟着学到哪,学生自主参与性一点也不高。”大家都点头称有同感,其中一位“小组成员”问:“那问题出在哪儿呢?”大家都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有一位“成员”说:“是否教师的提问设计太琐碎,一问一答,不利于学生思考探究。”另一位有点不客气地说:“这节课有点照本宣科的味道,一点创新也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在组织教学。”??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地发表着对这节课的不满,我虽然听到的大都是一些“逆耳”的话,但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诊”出该课的不足,设计出令人满意的课,因此也十分虚心地听取大家的意见。
我听着听着,似乎受到一些启发:“我觉得是否问题的症结出在只偏重研究教材,而忽视研究学生,我认为应站在学生已有的起点上实施教学。”马上有一位“成员”跟着说:“我十分赞同,应把探究和理解过程作为本课的主目标,” “那这节课该怎样重新设计呢?”我沉思后,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新方案,大家边听边提出一些完善意见,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教案作了适当的调整,把制作角作为比较角的大小做准备,使得本次动手实践变得有意义。
第二次试教开始了,“小组成员”一起听课……
【片段一】在趣味的兴致中导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黑板上粘了5个几何图形,并且都被遮上了一部分,露出了一部分,让学生通过露出这部分来猜出是什么图形)
生:每个学生都非常兴奋,跃跃欲试……。
师:指名学生参与,参与者与其他学生交流,教师在学生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揭晓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既符合学生好奇心和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新知学习活动作铺垫,这次游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片段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建立概念
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和物体上都藏着角,你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来找找我们教室里的角吧!
生1:我的桌子上有角。
生2:黑板上有角……
生3:墙壁上有角。
……
师:让汇报的学生引导其余学生观察他找的角,并用手触摸带讲解的简单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发现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在寻找确定角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角的特征,同时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语权,更加体现了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和谐发展。]
【片段三】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角的大小
师:请你用纸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分别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东西制作角。
师:和同桌比一比谁制作出来的角大,谁制作出来的角小。
学生活动:学生比一比,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边比边说两个人事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根据掌握的角的特征制作出自己的角,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要求自己去符合角的特征既是对角各部分认知的再次巩固,又通过自己的动手比较,掌握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尤其是改变了仅仅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角的不精准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掌握了一条边对齐进行比较的科学比较法。
●再次研课:共享
再次试教后,我和“小组成员”进行了再度议课和诊课。首先,大家纷纷认为这堂课比较成功,都提出了很多优点,我综合大家的观 点归结为以下三大优点与大家共享: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各种生活情景使学生爱学、乐学。
2、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3、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在设计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教研效果:有效
这次有关“数概念”的教研活动,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认为这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景,运用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创设乐学的前提条件,同时消除学生对角概念学习的语言匮乏,把角概念教学植根于一个探究发现感悟的情境之中,让数学问题变得鲜活起来,课堂富有实效
这次教研活动给低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在领导及同行的指导下,老师们获得了很多的教学信息,对今后的数概念教学有了更好的促进。此次活动达到了钻研、交流、促进的预期目的,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和欢迎,收到良好效果。
【收获体会】
从这次教研活动中,使我深切感受到开展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1.教研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
虽然研讨工作比较辛苦,但也很有趣味。研讨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问题常常会引起大家的关注,激发人们的兴趣,人们会不断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当问题解决后,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会变成新的动力,促使人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另外,由于教研活动目的性很强,为了实现目标,教师会更加积极地投入,甚至会达到忘我的地步。有了目标,人就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这将成为极大的动力,人们会精神百倍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2、课后反思 ,受益无穷
每一节课后或者每一次听课之后,要有一个交流反思的时间。这有时比上一堂课带给教师的感受更多,我们科组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每一次活动之后,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有争执,有交流并能及时反思,写好听课反思,我们更为关注课堂导入的方法是否恰到好处,是否抓住学生的心,这样可以更好提高自己。
3、共同合作,集思广益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跟进反馈】
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的评课并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普通评课,而是围绕“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图形探究活动中”这一专题展开。在这次教研活动的最后,上级领导对大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内容要求,显然,这次教研活动还没有真正结束,老师们在研讨课后有没有再去改进呢?改进的效果如何呢?大家的收获和感悟似乎都不少,但有没有把这些收获和感悟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这是一个疑问。所以,为了让老师们自觉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要求低年级的每个数学老师都针对这次活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继续开展有关“图形与几何”探究式学习的教研课,并做好资料存档,做到有开展,有跟进。
总之,教研活动只有变得务实有效,教研之路才能越走越宽,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构思、策略、方法只有在教研活动中和同伴不断地进行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之路才会越走越好。
《角的认识》教学案例
登封市通达路小学 王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