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类说课稿范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分类》。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8的内容。
2、教学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认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来进行分类的。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会分类不仅是今后学习统计等内容的重要基础,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观察超市实物的摆放情况,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感知分类的意义。
(2) 通过操作学会按单一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 让学生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5、 教学准备
录像(大润发超市和文具柜台)、课件、教具、学具袋。
二、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还要会学。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培养。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探求新知——巩固发展,体验分类——实践应用,延伸知识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由生活情境导入,首先播放一段大润发超市外景镜头,对于生活在大朗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我又播放一段超市物品远景镜头,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品在摆放上,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参观超市,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再看一段文具店柜台的录像,我会引导学生观察:阿姨在干什么呀?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一样的东西就是同样的东西,像阿姨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的方法。(板书)
接下来让学生猜一猜,阿姨手里拿的笔记本和笔应放在第几层。最后通过交流、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的重要性,突破分类教学的难点。
(二) 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内化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
1、 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这些图形,并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分。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方法和作用。
(2) 联系生活说说分类的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对物品进行分类摆放的好处,并提醒:“我们今后的学习物品,生活物品也要分类摆放,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完成练习六第1~3题。
(通过这组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出练习的层次性和递进性。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的意义和巩固分类的方法)
(三) 实践应用,延伸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根据这一思想,我设计了请学生帮忙整理房间。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摆放,为什么这样摆?
(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全课小结
我以提问的形式
①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② 分类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说收获,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内化,为下面分类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 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房间整理好。
(目的是培养学生小主人的意识,并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说学习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