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真正实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统一,推动学生乐学会学,我认为,应该在学校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开辟适合学生需要的第二课堂。
“对学生来说,要统筹兼顾不同家庭和社区背景、不同性格和天资、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优点和缺点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成长,让不同出身、性格和天资的学生心中都充满阳光,心中都充满希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允许个性发展,不能用一个模式、一种标准去培养学生。
史地课外活动是中学史地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而又显著的教育功能,成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课程标准》中指出:“为了加强历史和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活动”。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在历史、地理课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小制作、小论文、小调查等活动,并合理规划设计,顺利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就开展地理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意义谈几点个人认识: 1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 开展历史、地理第二课堂活动以,很多以前不愿意上课的同学,都爱上地理历史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课堂、课后学生提问的多了,对地理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人多了,看地理课外书的人多了,不愿作笔记的少了,课堂上打瞌睡的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高。
2 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更趋融洽 随着学生历史地理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逐步改变,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自然就多了起来,这时,老师就成了学生解决疑问的好帮手,课余时间或自习课,进办公室与教师一起探讨问题的学生多了,常常是师生共同讨论、调查、查资料,想办法做出质量较高的作品,共同想办法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在活动中,师生接触多了,老师帮助的多了,自然地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3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精神和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一种群体的活动,须分工合作,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为了完成任务,一般都离不开与小组人员的合作以及与小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调查对象)的沟通合作。如做地理手抄报的同学,他们先进行分工,有的同学负责在网上查资料,有的同学到图书馆看报纸、书籍找资料,有的同学准备好做手抄报时要用到的颜料笔。一切准备就绪后,再集中一起商量如何排版,字写得好的同学负责抄内容,擅长画画的同学负责画画等等。他们有的请教美术老师或者地理老师,有的请教历史老师,用多大的比例尺把学校的平面图画出来。从选材料到完成作品的过程,都必须有合有分,共同商量,共同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为这一件作品的难道比较大,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还要互相鼓励,最重要的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4 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 第二课堂活动则是解放了他们的双手,解放了他们的空间,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解放了他们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为课堂,生活为内容,学生为中心,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去,选择他们喜欢的内容去做,干一点他们高兴做的事情。喜欢做手抄报的同学做手抄报,喜欢写作文的同学做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喜欢动手的同学做小制作,让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
第二课堂活动做到了人尽其力,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培养,把每一个同学的潜能都发挥了出来,让每一个同学没有负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调查、阐述论证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