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分米的认识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分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进一步扩展,是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测量,提高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通过用直尺测量,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明确要寻找新的途径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了解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测一测、排一排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获取了分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分米的长度观念,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铅笔和纸条 学生准备:直尺、10厘米长的铅笔和纸条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6分钟) |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说一说最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2.把这些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队并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指着直尺上10厘米的长度,让学生说一说是多长,并让学生猜一猜这个长度还有一个名称是什么。 | 1.独立思考,叙述学过的长度单位。 2.小组选派三个代表到黑板前给学过的长度单位排队,下面的同学用手势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思考问题,与老师做同样的手势。 | 1.填一填。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60毫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 ||||||||
二、实践操作,认识分米。(15分钟) | 1.测量课桌的长度。 (1)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2)讨论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时遇到的困难。 2.出示10厘米长的铅笔,指导学生选择同样长的纸条和铅笔测量课桌的长度。 3.引导学生比较选择哪种学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简便。 探究问题:测量时如何选择测量工具? 4.通过测量时选择的学具引出分米的概念。 5.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6.观察直尺,看1分米之间有几个小格。 7.总结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 1.小组合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2.小组测量,体会用铅笔、10厘米长的纸条测量课桌的长度比较烦琐。 3.小组同学选用不同的学具测量课桌的长度,比较选择哪种学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简便。 4.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找出身边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 5.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用手势体会1分米的长度。 6.拿出直尺,数一数1分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小组之间交流自己数出的结果。 7.明确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1分米=10厘米 10厘米=1分米 | 2.填写下表。
3.填一填。 测量牙刷的长度,应用( )作单位;测量作业本的厚度,应用( )作单位;测量课桌的高度,应用( )作单位。 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的门高约2( )。 (2)1分硬币厚约1( )。 (3)饮水机高约9( )。 (4)毛笔长约30( )。 (5)铁钉长约40( )。 | ||||||||
三、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10分钟) | 1.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有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2.出示例题,请学生独立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3.小结: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时必须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 | 1.叙述学过的所有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在练习本上完成填空,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再次回顾一下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 5.在○里填上“>”“<”或“=”。 6厘米○6分米 2米○9分米 80厘米○8分米 19毫米○1分米 3厘米○1分米-7厘米 | ||||||||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 1.引导学生用米尺测量椅子的高度。 2.指导学生先估计,再选择测量工具测量教室中的物体。 | 1.小组合作,动手测量椅子的高度。 2.小组讨论后运用测量工具亲自测量。 | 6.解决问题。 李老师买来一根10米长的绳子,每2米做一根跳绳,一共能做多少根跳绳? | ||||||||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 1.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板书设计 |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