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准备阶段,力求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的思维平台,在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使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本节课时,充分遵循知识的迁移效力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2.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 采用“探—引—探”的课堂教学主线,让学生组算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展开学习。课堂中及时捕捉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信息资料卡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6分钟) | 1.在学情检测卡中找出用学过的知识能进行口算的算式,并说一说口算方法。 2.导入新课。 这里面的算式有的能用学过的知识口算,有的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口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能用学过的知识口算的算式的口算方法。 | 1.观察算式,找出用学过的知识能进行口算的算式,交流口算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 40+30 20+65 35+50 60+27 70+17 50+20 |
二、观察操作,探究算法。(18分钟) | 1.从没有学过的算式中选择一道算式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探究35+42的口算方法。 (2)思考:哪种方法最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自主探究39+44的口算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2.比较35+42与39+44的异同。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相加,口算出结果。 | 1.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算法。 算法一 可以把这些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再相加。 算法二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得数写在和的个位上,十位上的数相加,得数写在和的十位上。 (2)全班交流,然后汇报。 (3)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卡,组长汇总本组的算法,向全班汇报。 方法一 先算39+40=79,再算79+4=83。 方法二 用凑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方法三 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2.找出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的不同之处。深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明确口算方法。 | 2.选一选。 (1)68+26=( )。 A.94 B.104 (2)45+57=( )。 A.92 B.102 (3)85+13=( )。 A.98 B.88 3.填一填。 (1)口算47+32时,先算( )+( )=77,再算( )+( )=79。 |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2分钟) | 1.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9页主题图,然后解决例1。 2.按要求完成教材10页“做一做”。 | 1.观察主题图,明确题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明确要求,自己实践。 | 4.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 45+36 37+59 78+14 67+22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板书设计 |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35+34=69 39+44=83 想:35+30=65 想:39+40=79 65+4=69 79+4=83 口算方法:先加整十数,再加个位数,最后把两次相加的结果加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