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材第59~61页)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难点: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课件,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儿摆小棒的游戏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图)
师:现在每人有11根小棒,在小组里分工合作分别摆出这三个图形,然后把你摆的情况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在小组里摆小棒,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正方形,还剩下3根小棒。
生2:我用11根小棒摆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结果摆了3个三角形,还剩下2根小棒。
生3:我用11根小棒摆五边形,每个五边形用5根小棒,结果摆了2个五边形,还剩下1根小棒。
师:如果老师有12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个)。
师:现在我们是用11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该怎样列式呢?
生:11÷4=?
师:这等于多少呢?该怎样书写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欢的摆小棒游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平均分时分不完的情况,产生迫切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欲望开始今天的学习】
1.教学例1。
师:请你用小棒代替草莓,每2根摆一组,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把6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正好可以分成3组,也就是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成3盘。用除法计算:6÷2=3(盘)。
师: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仍然是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生:结果是摆成了3盘,还剩1个。
师:像这样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7÷2=3(盘)……1(个)。剩下的1个,叫余数。这个结果表示的就是摆了3盘,还剩1个。
师:现在请大家尝试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把17颗五角星,2个2个地圈,结果圈了8组,还剩1个。算式是:17÷2=8(组)……1(个)。
生2:把23个圆圈,3个3个地圈,结果圈了7组,还剩2个。算式是:23÷3=7(组)……2(个)。
师:做得很好。下面的习题你能完成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生1:有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4人,还剩1支。算式是:9÷2=4(人)……1(支)。
生2:把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结果每人分2支,还剩1支。算式是:9÷4=2(支)……1(支)。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2.教学例2。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按老师的要求摆正方形,并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
让学生依次拿出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正方形,用除法算式记录结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如果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为什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剩4根,也可能剩3根,也可能剩2根,还可能剩1根,总之剩下的根数一定会小于5,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剩余的结果怎样?
生:剩下的小棒根数一定比3根少,可能是2根或者1根。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余数含义的理解。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让学生交流讨论,能够促进学生充分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1.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并且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形成对余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2.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
A类
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和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
(考查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能力要求:正确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B类
(考查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能力要求:正确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3÷3=4(个)……1(个)
B类:17÷3=5(个)……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