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观察物体(立体)导学案设计
课题 | 观察物体(立体)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1.将数学知识与学过的语文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广泛摄取知识,也更容易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以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引入新课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观察实践,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观念的形成基于对事物的观察和想象。学生通过亲身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受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的初步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若干个立体图形 学生准备:立体图形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 1.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组织学生交流为什么作者从多个方向看都没看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2.介绍新课内容。 | 1.朗读古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后汇报。(因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认真倾听老师的导言,并进行想象。 | 1.认一认下面是什么物体。 |
二、观察交流,建立表象。(18分钟) | 1.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并画出看到的各个面的形状。(教师巡视) 2.组织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图画,贴到黑板上。 3.组织学生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并画出看到的形状。(教师巡视) 4.组织汇报,展示图画。 5.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体会。 | 1.小组内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画出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并在组内交流。 2.展示图画并汇报: 从长方体的上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从长方体的前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从长方体的左面看到的也是长方形。 3.小组内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正方体、圆柱和球,画出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并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图画并汇报: 正方体从每个面看到的形状都是正方形。 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圆,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球无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圆。 5.小组内交流汇报: 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 2.判断。 (1)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一定是正方体。( ) (2)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大小相同。( ) (3)从圆柱的上、下两个面看到的都是圆,从侧面看到的也是圆。( ) 3.按要求填一填。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 |
三、实际运用,解决问题。(7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69页例3,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2.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 (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 4.从正面观察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一个圆,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那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 |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7分钟) | 1.完成教材71页5题。 (帮助学生由观察单个立体图形到组合图形,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2.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说一说它是哪一种立体图形。 | 1.先独立思考,再分组用正方体摆一摆,进行观察验证后汇报,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后,集体订正。 | 5.小云用6块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你知道她是怎么摆的吗? |
五、课堂总结。(3分钟) |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板书设计 | 观察物体(立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