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附参考资料)


1.近似数及其截取方法
    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据。有的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例如,某班有学生45人,一个乡有15个村庄,一个星期有7天……这里的45,15,7等数就是准确数。
    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或者说只是接近实际的数,这样的数叫做近似数。
    测定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时,由于工具的限制必然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例如,用直尺量得课桌面的长是1.12米,用秤称出某物体的质量是8.4千克……这里的1.12,8.4等数就是近似数。
    对大的数目进行统计时,一般也都是取近似数。例如,某城市有65万人,某工厂上半年完成全年生产计划的58.3%……这里的65万,58.3%等也是近似数。
    计算中也常常遇到近似数。例如,1÷3≈0.33,≈1.41(“≈”是约等于符号,读作“约等于”)。这里的0.33,1.41也是近似数。
这些近似数都是把某一个数截取到一个指定的数位而得到的。近似数的截取方法,一般有下面三种:
    1.四舍五入法。这是截取近似数的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按需要截取到指定数位后,如果其余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如果其余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显然,四舍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小,五入时近似数比准确值大。
    2.进一法。在截取近似数时,不管其余部分上的数是多少,都向前一位进1。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例如,一个油桶装油100千克,425千克油需要多少个油桶?
        425÷100=4.25
就是说,装满4个油桶还余25千克。余下的油还需要1个油桶,所以商中的0?25应改为向前一位进1,
        425÷100≈5(桶)
用进一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是比准确值大。
    3.去尾法。在截取近似数时,不管其余部分上的数是多少,一概去掉。这种方法叫做去尾法。例如:制一台机器用1?2吨钢材,现有38吨钢材,可以制造多少台机器?
        38÷1.2=31.6…
就是说,制造31台还余下0?8吨。余下的钢材不够制造一台机器,所以商中的0?6应去掉,
        38÷1.2≈31(台)
用去尾法得到的近似数总比准确值小。
    这三种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我们都采用四舍五入法。
2.误差、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截取近似数,它与准确值之间总要相差一个数,这个差数可以反映出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如果近似数比准确值小,就叫做不足近似值;如果近似数比准确值大,就叫做过剩近似值。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需要知道近似数与准确值相差多少,而不必过问近似数比准确值小还是大。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近似数a与准确数A的差的绝对值。我们把它叫做近似数的误差,用Δ(Δ是希腊字母,读作“德耳塔”。)表示。即
        Δ=|a-A|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量的准确值是得不到的。因而近似数的误差也常常无法求出。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近似数的误差不会超过多少。例如,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尺来度量工件的长度,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
    近似数的误差不超过某个数,我们就说它的精确度是多少,或者说精确到多少。上面举的例子用钢尺测量工件的精确度是1毫米,也可以说成精确到1毫米。
    又如,近似数3.14,不管它是用什么方法截取的,它的误差一定不会超过0.01,因而它的精确度是0.01,也可以说精确到0.01。
    根据上面讲的我们可以知道:近似数4.3的精确度是0.1,近似数4.30的精确度是0.01,可见近似数4.3与4.30的精确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近似数中,小数末尾不能随意添上或去掉“0”。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右边截得的最后一个数字止,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4.3有两个有效数字:4,3;近似数4.30有三个有效数字:4,3,0。
    当一个近似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它的精确度并不是一目了然的。例如,近似数9400,如果它精确到100,就只有两个有效数字:9,4;如果它精确到10,就有三个有效数字:9,4,0;如果它精确到1,就有四个有效数字:9,4,0,0。为了区别它们,可以分别写成9.4×103、9.40×103、9.400×103。一般地,写成a×10n(1≤a<10,n是整数)的形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a的有效数字来确定近似数的精确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本第64—65页(例1至例4)练习十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答:(1)0.3里面有(   )个1/10;0.30里面有(   )1/100;
        (2)1分米=(    )厘米=(    )毫米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
   0.5米○0.6米    0.4米○0.2米
   0.21元○0.09元    0.5元○0.38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设疑(出示投影)
    师:我们在商店里经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指投影)这副手套2.50元(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板书:3.00元)谁能说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什么意思?(生答后师板书:2.50元、3元)
    师:那么2.50元与2.5元、3.00元与3元是否一样呢?
   (片刻)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的性质
    2、自学例题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
   (1)从书上直尺图可看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如何把这三个单名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学生回答  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3)从左往右观察三个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生述  师板书:小数末尾的“0”添上了一个或2个)
(学生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得出答案)
    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自学后提问:
(1)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怎样?(相等)
    (2)面积相等说明两个小数的大小怎样?(也相等)
    (3)为什么相等?(0.30是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它们大小相等)
    (板书:0.30=0.3)
讨论:从上面两个例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后,概括归纳出:
   (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质疑问难
     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和有疑难的问题。由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解决,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三、强化巩固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一个数“化简”或“改写。”
    1、尝试应用
    学生自学P65例3、例4,并完成例题中的作业,集体讲评订正。
    2、独立练习
[做一做](1)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在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    30.04    5.4     8.18  
四、深化提高
  1、新旧综合
  以“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用两位小数表示。
      4元3角      7角    2元6分
  2、辩析判断
  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0.8和0.8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
②3.08和3.80计数单位相同,大小不同。(    )
③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    )
④小数后面的“0”去掉,小数大小不变。(    )
3、综合思考
用0、4、0、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① 两个0都不能去掉;②只能去掉一个0;③两个0都能去掉。
五、全课总结
提问: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延伸
课本P67    练习十三    第1~6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50元=2.5元
        0.1米=0.10米=0.100米    3.00元=3元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本第64—65页(例1至例4)练习十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答:(1)0.3里面有(   )个1/10;0.30里面有(   )1/100;
        (2)1分米=(    )厘米=(    )毫米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
   0.5米○0.6米    0.4米○0.2米
   0.21元○0.09元    0.5元○0.38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设疑(出示投影)
    师:我们在商店里经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指投影)这副手套2.50元(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板书:3.00元)谁能说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什么意思?(生答后师板书:2.50元、3元)
    师:那么2.50元与2.5元、3.00元与3元是否一样呢?
   (片刻)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的性质
    2、自学例题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
   (1)从书上直尺图可看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如何把这三个单名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学生回答  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3)从左往右观察三个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生述  师板书:小数末尾的“0”添上了一个或2个)
(学生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得出答案)
    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自学后提问:
(1)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怎样?(相等)
    (2)面积相等说明两个小数的大小怎样?(也相等)
    (3)为什么相等?(0.30是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它们大小相等)
    (板书:0.30=0.3)
讨论:从上面两个例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后,概括归纳出:
   (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质疑问难
     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和有疑难的问题。由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解决,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三、强化巩固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一个数“化简”或“改写。”
    1、尝试应用
    学生自学P65例3、例4,并完成例题中的作业,集体讲评订正。
    2、独立练习
[做一做](1)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在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    30.04    5.4     8.18  
四、深化提高
  1、新旧综合
  以“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用两位小数表示。
      4元3角      7角    2元6分
  2、辩析判断
  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0.8和0.8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    )
②3.08和3.80计数单位相同,大小不同。(    )
③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    )
④小数后面的“0”去掉,小数大小不变。(    )
3、综合思考
用0、4、0、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① 两个0都不能去掉;②只能去掉一个0;③两个0都能去掉。
五、全课总结
提问: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延伸
课本P67    练习十三    第1~6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50元=2.5元
        0.1米=0.10米=0.100米    3.00元=3元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己发现解决问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
1、师导引: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每四人一组,先讨论谁记得资料最切合实际,找有代表性的请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通过展示上面的资料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问: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教师导引学生合作探究。
1、找等量关系。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内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学生概括提炼,体现归律有学生去探索发现)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探索新知 ,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讨论结束学生汇报。)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四、课堂反馈
1、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2、知识延伸拓展。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互助组内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五、作业自助餐:(联系生活  灵活运用)
1、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2、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棒冰每支5角
四个圈每支1元5角
伊利盒每个2元5角
3、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4、判断题。(打“√”,错的打“×”)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5、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6、(1)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7、做游戏。
(1)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成5.0,500变成5.0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六、课堂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课后汇报到小组长,自己讨论解决。再一节我们在共同探讨。
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 ,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车票,公园票,商品的价钱等。
学生4人一组,每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线段图、数位顺序表、白纸、水彩笔、习题纸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引入                     
1.提问复习。
出示:0.2和0.20看到这个小数你都会想到什么?(学生会想到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数位,小数的分类以及两个数的关系等知识。)在这节课的导入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到“0.2和0.20你会想到什么”引入,既复习了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小数的分类,数位……旧知识,同时发现问题“0.2和0.20到底是什么关系?”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谈话引入:
同学们想到的真多!有的想到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小数的分类等等。还有的想到了这两个小数的关系0.2=0.20 。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刚才有的同学说这两个小数的计数单位不同,那它们的大小是相等还是不相等呢?这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今天请你们当一次小小数学家通过探究、实践揭开谜底。
复习旧知,从学生的猜想中引出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小组合作探究:
师: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用手中的学习材料,也可以动脑筋,想办法去证明。我们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方法最多。如果有时间,你们组还可以再证明这样一组或几组小数。小组交流研究方法,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动手探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0.2和0.20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讨论反馈,发现规律。
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证明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板书)
生1:我们组证明的小数是0.2和0.20,我们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用阴影分别表示其中的2份和20份,我们发现阴影部分相等,所以0.2=0.20。
生2:我们组将两个同样大的长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用阴影分别表示其中的4份和40份,我们发现阴影部分大小相等,所以证明0.4=0.40。
生3:我们组用两条同样长的线段,其中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8份就是0.8,另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80份就是0.80,我们发现0.8和0.80表示的线段的长短相等,所以0.8=0.80
生4:我们组证明的小数也是0.8和0.80,我们将这两个小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8都在十分位上,表示8个十分之一,0表示0个百分之一,所以证明0.8=0.80。
生5: 我们组用假设的方法可以证明2.5=2.50,2.5可以看成2.5元也就是2元5角,2.50元就是2元50分也就是2元5角,所以2.5=2.50
生6: 我们组用文字的形式可以说明0.5=0.50,0.5表示十分之五,也就是有5个十分之一,0.50 表示百分之五十,有50个百分之一, 50个百分之一就是5个十分之一,所以0.5=0.50 。……
3.加强感知,揭示规律 。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0.2=0.20……那老师呢也想请电脑朋友帮忙验证一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课件演示: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2份写成小数就是0.2,另一个正方形取其中的20份就是0.2, 将它们移动,重合比较;将两条同样长的线段也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2份写成小数就是0.2,另一条线段取其中的20份就是0.20,将它们移动,重合比较,阴影部分相等,说明0.2和0.20 相等。)   通过电脑演示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进行移动,加以观察,渗透移动重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让学生享受成功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引导发现,概括规律。
(1) 师: 观察每组的两个小数,你会有什么发现吗? 把你的想法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操作验证,认真思考,实际上你们发现了小数的性质。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板书:小数的性质
(4)看书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师:通过看书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生1: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而不是其它的地方,比如0.6要是在小数的中间添一个0,就是0.06,0.6不等于0.06。因为0.6 表示6个十分之一,0.06表示6个百分之一。
生2:我觉得大家要注意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要是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就变了。
生3:我觉得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如果不是“0”大小也变。
生4: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5. 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学生课下搜集的车票,公园票,商品的价钱图的资料)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一些材料,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选择了一些,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地铁票多少钱?这是火车票多少钱?这是公园票┉(只留下地铁票3元和3.00元两张)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车票,公园票,商品的价钱等材料,并有选择的在课中展示,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为学习小数的化简与改写等知识的必要性做好了铺垫,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师:看看两张,多少元?一个末尾有”0”一个末尾没有”0”,表示的形式看来不同,那价钱呢?变了吗?这实际上运用了什么知识?看来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 一定会发现许多数学问题。
三、实践应用                           
1.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将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      2.08      60
2.下面哪些数的“0”可以去掉,做一个你喜欢的标记。
0.030      800.006      400       500.600      55.00   
师:把零去掉以后的数写出来。
(集体订正)师:这个同学在0.030    500.600    55.00做了个标记.有问题吗?这个标记挺漂亮的…
400的两个“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就是把小数进行了化简,你会化简小数吗?
3. 化简下面小数。
1.850=           206.0500=           120.00=            0.00750=
      4. 写出几个和30.200相等的小数。
四、总结全课                           
回想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一重要结论的?你能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说说有什么感受吗?你们对小数知识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小数性质的内容;
2、证明小数性质的真确性;
3、运用性质化简小数 和改写小数。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说:我这里有一段1分米长的铁丝(出示铁丝),除了用数据1分米(板书)表示它的长度以外,你还 可用哪些数据表示?(学生口答,教师随答随板书)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1/10米 10/100米 100/1000米
    0.1米 .10米 0.100米
    学生说出上面一些数后,教师提问:“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没有区别?”生答:它们表示同 一段铁丝的长度,它们有相等的关系。但它们选用的度量单位不同,选用的数也不一样,有整数、小数、分数 。教师说々:同学们说得对。这些数据表示的是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以相等(教师将数据用等号连起来)。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利用同学们发现的“相同”和“不同”来研究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板 书:小数的性质)
    【展开】
    一、了解小数性质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列出的这些数据的第二、三行,它们所使用的度量单位都是什么?(生:米)
    师:对,都是米。在度量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去掉这个单位,而独立考察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等数使用的不同单位,不能随意去掉)。现在请同学们最后一行的等式,看有什么 变化?
    (附图 {图})
    生:从左往右看,0.1的后面增加一个0、两个0,它们仍相等;从右往左看,0.100的后面减少一个0、两个 0,它们还是相等。
    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 个性质,它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性质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生:条件是“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结论是“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验证小数的性质成立
    师:这个性质是否对任意一个小数都适用呢?请同学们以“0.3=0.30”为例,用你所能想到的实例,说明 这个等式成立。
    给(1-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书、思考、议论,然后让学生发言)
    生:(1)货币,商品标价0.3元与0.30元相等,都是指3角;(2)长度,0.3米与0.30米相等,都是指3分米; (3)两条等长的线段,等分成10份,取3份,等分成100份取30份,所取的长度相等;(4)课本例题,两个大小一 样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10格取3格是0.3,一个平均分成100格取30格是0.30,取得的结果相等。
    师: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说明0.3=0.30,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说明小数性质的成立。不过,在理解这一 性质时,有两点同学们一定要弄清楚:(1)这个性质指出,在一个小数的什么部位可以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才不会发生变化?(2)一个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掉0,大小不变,它是否说明,这个小数没有任何变化呢?
    三、小数性质的应用
    1.小数化简。教师就,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如0.80=0.8,5. 40700=5.407。接着,教师出示以下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化简中的算理;①为什么去掉末尾的0?(小 数化简)②根据什么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性质)③小数化简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问题?(只能去 掉小数末尾的0)④是不是见到小数末尾的0就必须去掉?(不一定)
    2.改写小数。教师出示2.8和5,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写成2.8=2.80,5=5.00,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是 否可以?根据是什么?”学生答: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这时,教师再强调:有时我们根据需要把一个小数 的末尾添上0或把整数写成小数形式,它们的大小不变。
    【巩固】
    1.化简下列小数。(笔答)
    0.70 0.0800 300.300
    6.00 10.010 3070.040
    2.将下列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 3.06 9 20.12 2.12 90.1
    3.在下面每组数中划去与其它两个数都不相等的数。
    ┌─────┐ ┌─────┐ ┌─────┐
    │ 0.80 │ │ 30.5 │ │ 7.002 │
    │ 0.080 │ │ 30.50 │ │ 7.200 │
    │ 0.8 │ │ 30.050 │ │ 7.2 │
    └─────┘ └─────┘ └─────┘
    4.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画线连接起来。
    0.300 2.800
    0.003 2.08
    2.080 0.030
    2.800 0.3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