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之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2.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爆发及评价。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革命者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地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3.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临时决定提前举事。结果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3.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4.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辛亥革命领导者及领导阶级,革命前的准备有哪几个方面?
结论:(1)领导人:孙中山。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2)革命前的准备活动: ①组织上:创建革命党兴中会和同盟会。②思想上: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军事上:发动了许多次武装起义。
【探究二】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结论: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时间
地点
意义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B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C )
①马克思主义——宪章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 ③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④三民主义——戊戌变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学习历史的必备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全国
B.康熙四十年时康熙皇帝40岁
C.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
D.中华民国三十三年抗日战争胜利
4.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末代皇帝》 ②《鸦片战争》 ③《甲午风云》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5.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B )
A.上海
B.武昌
C.北京
D.广州
6.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C )
A.进化论
B.民主和科学
C.三民主义
D.自强、求富
7.《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 )
A.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三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D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A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尊奉孙中山为国父。这是因为孙中山( B )
A.领导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D.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

 
热门八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