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艺术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将一颗珍珠装在一个精致无比的盒子里出售,一个郑国人对盒子爱不释手,最后出高价买下了这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卖主。他在华丽的包装面前做出了错误的价值判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让人贻笑大方。
其实,如果从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个角度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又何尝不是面临着种种选择?
首先,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来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都应该兼顾。如今数学学习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已经被重新认识,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个体对数学学习的价值期待。对于“认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而言,不能仅仅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巩固来评价目标的达成,还应该关注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假如这节课上成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几个几”的表象;让学生在数一数、写一写的过程中体验乘法算式是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写法;最后让学生不断联系实际,用乘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活动,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倘若如此,谁又能因为两道习题没有做而认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呢?
其次,从教学过程的展开来说,需要充分预设,更需要关注生成,最要紧的是对生成资源进行遴选后的有效利用。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大致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问题,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调控不力而耗费了教学时间。随着集体备课制度的逐步健全,教师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客观上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更充分的保障。但是,再精巧的预设,面对灵动的课堂,还是显得单薄与苍白。有些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全然不顾课堂上出现的精彩生成,以至于学生的探究还没有展开,思考还不够深入,质疑还没有讨论,教师就“赶”着学生匆匆去“过”教案。与之相反,有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关注生成”的理念,不加选择地对所有意外情况都“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以压缩学生的练习来达到生成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充满了个性,闪烁着智慧,但是很遗憾:学生的数学根基不扎实。
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要学会“选择”,从意外情况中选择那些与课堂教学目标正相关的因素,把那些能够延展学习过程、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探索经历的生成内容,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教学是选择的艺术,种种选择背后都承载着关注学生发展的责任。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