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笔算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材第15页的例1及练习四的第1题。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2.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3.竖式的书写格式。
小棒,口算卡片,投影仪。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
(1)理解图意。
(2)说一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1:可以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学生2:还可以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3)想一想:我们能用前几节课学过的方法来算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的结果吗?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那么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又该怎样笔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1)解决学生甲提出的问题:42除以2等于多少。
(2)明确42÷2表示什么意思。
(3)提问:乘法口诀表中有“二(  )四十二”的口诀吗?(没有)你能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1:用口算的方法,先算40÷2=20,再算2÷2=1,最后算20+1=21。
学生2:用分小棒的方法,把4捆零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先分整捆,再分单根。
请同学在投影仪上展示分小棒的过程。
教师:我们刚才分小棒时,第一次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捆(20根);第二次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分得1根,这样每份分得21根,21就是42÷2的商。求得的商是两位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不会写竖式呢?
(4)想一想:写竖式要分几步来写?
(5)试一试:写出竖式。
(6)交流笔算方法。
因为我们在分小棒时,是先分整捆的,所以在竖式计算中就要先分十位上的数。在42中,4在十位上,我们从整十数除起,4个十除以2,应该得2个十,2个十要写在十位“4”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应该得4个十,这个4应该写在被除数十位“4”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不写,再用4减4得0。表示被除数中的整十数正好分完。接着我们再求商的个位,从图上看,分完了整捆的,还有2根没有分,从竖式看十位数正好分完,还有个位上的2没有分。我们继续求商的个位,在竖式中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用求商的十位的方法来求出商的个位。2个一除以2,得1个一,商1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得出42÷2的商是21。
(7)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1根;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4)质疑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2.病题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的、。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个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3.  
思维训练
    52÷2=26
       
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商写在个位上。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时应该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重视对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同时注意除法竖式书写格式的指导。
第二课时  
基本的笔算除法
教材第16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3、第4题。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口算卡片,小棒,投影仪。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55÷5=  49÷7=  240÷6=  48÷4=  45÷5=  280÷7=
2.板演。
      
说一说,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有的同学尝试着去解答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问题。在解答过程中发现了与例1的不同,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样的例题。
1.学习教材第16页例2。
(1)动手分一分,每份中有几捆。
(2)尝试解答 。
(3)质疑。
当第一步50÷2除完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数不能被2除尽)
(4)说一说,在竖式中怎样计算。
计算52÷2时,要先从十位除起,5个十除以2,每份最多分2个十,还剩1个十,2个十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上面,再用2个十乘2得4个十,写在被除数十位“5”的下面,表示从被除数中分掉的数是40,十位上没有分完,5个十减4个十,还剩1个十。再把个位上的2落下来与十位合并为12,12÷2=6,把6写在被除数个位“2”的上面。
(5)图式结合。
从图上看,每份是26根,分完整捆后,把剩下的1捆打开,1捆与2根合起来是12根,再把12根平均分成2份。从竖式上看,得数是26,十位除完后,把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计算。
(6)学生第二次试商,边做边说计算过程,强调最大能商几个十。
2.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点:例2的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3.师生共同归纳例2的计算方法。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中第二排的四道题。
(1)板书:
(2)读题。
(3)独立完成,请四名同学板演。
(4)集体订正。
(5)教师把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错误加以分析、纠正。
2.病题门诊。
(1)板书:
      
(2)研讨计算中的错误。
(3)请学生改正错误。
3.游戏。(教材第16页“做一做”)
(1)创设游戏情境。
(2)全体参与,以组为单位,每人一题,看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
(3)公布游戏结果,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
(4)对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纠正。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3题。
(1)投影出示。
(2)理解题意。
(3)根据题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尝试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4题。
(1)投影出示。
(2)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3)明确这是一道两问应用题,两个问题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叙述解题思路。
(5)独立在本上完成。
(6)集体订正。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3. 12 34 21 23 39 17
思维训练
1.平均每人摆多少盆?96÷2=48(盆)
可以摆多少个小芳想摆的图形?96÷6=16(个)
可以摆多少个小东想摆的图形?96÷8=12(个)
2.90÷2=45(张)  45÷3=15(张)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先用一位数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1.教材第16页例2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时,应该如何计算。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
2.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单凭看着算式说算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时需要通过各种操作来非常形象地理解过程,这样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每一步的算理,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教材第17、第18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运用乘法验算除法。
2.运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口算卡片,投影仪。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24÷6=        52÷2=        70÷5=
42÷3=                     64÷4=                      68÷4=
(1)集体在口算卡片上完成。
(2)一人说得数,集体订正。
(3)教师了解学生口算情况。
2.笔算。
(1)板书:  
(2)全体在本上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计算36÷2、78÷3时应注意什么。
1.学习教材第17页例3。
教师:观察情境,说一说从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我知道一共有256张照片,用2本这样的相册正好插完。
学生2:我知道所求的问题是每本相册插多少张照片。
教师:要把256平均分成2份,求每一份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56÷2。
教师:被除数256不是整百数,也是不是几百几十数,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比较困难,应该怎样计算呢?
(1)方法分析。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与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相同。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的首位,够商1,将1写在商的百位上;将求得的商“1”与除数“2”相乘,得到2个百,将“2”写在被除数的百位下面,2减2等于0(0可以省略不写),表示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已经被分完。
接着,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5”写下来,用2去除5,商2,将2写在商的十位上,2与除数“2”相乘得4,将4写在5下面,5减4得1,将1写在4的下面,再将被除数个位上的数“6”写下来,6与十位上的数合成“16”,2除16商8,将8写在商个位上,8与除数2相乘得16,16减16等于0,将0写在余数的位置上。
(2)列式解答。
256÷2=128(张)
答:每本相册插128张照片。
①验算方法探究。
要验证商“128”是否正确,可以列乘法算式128×2或2×128进行验算,如果乘得的积等于256,就说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②进行验算。
验算过程:256÷2=128(张) 验算:128×2=256(张)或2×128=256(张)
2.学习教材第18页例4。
(1)投影出示主题图。        
(2)理解题意,完整读题。
(3)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4)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估算。       
(6)尝试笔算。
(7)揭示计算中遇到的问题。(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怎么办?)
(8)交流解决办法。
(9)讲述: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看成几十个十来计算,23个十除以6,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
(10)第二次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       
(11)请学生完整叙述计算过程。
(12)估算结果与精确值相对比。
(13)观察例4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发现其规律。
当一位数除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这时商的首位就在十位上,所以商是两位数。通过这样的观察,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商的位数。
下面我们用此方法进行验证。
3.投影出示。
(1)观察各题,判断其商是几位数,并说明理由。    
(2)估算一下商是多少。
(3)每两组做一题,算出精确值。       
(4)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5)同桌互相出题,口头说出商是几位数。
1.先估一估,再计算。
(1)读题,明确题意。
(2)判断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请学生说出判断的结果。
(4)学生独立做一做。
(5)计算各题。
(6)集体订正,验证判断商的位数,估算结果是否接近精确值。
(7)质疑、解疑。
2. 给商是两位数的涂上红色,商是三位数的涂上黄色。
(1)读题,明确题意。
(2)判断商的位数。
(3)动笔涂色。
(4)说明判断理由。
(5)分组各做一题,验证其商的位数,订正其精确值。
(6)明确:做笔算除法时,先观察最高位上的数字,再用它与除数比大小。
3.连线。      
543÷3    62
372÷6             132
924÷7             181
185÷5    149
712÷8             37
894÷6             89
(1)看清题目要求。
(2)根据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独立完成。
(3)结合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开设病题门诊。
(4)按要求连线。
(5)表扬书写工整、计算全部正确的同学。
(6)请同学总结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3.
思维训练 略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得的商写在百位上;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的最高位写在十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1.本节主要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教材以整理照片为素材引出除法算式,然后呈现了学生笔算和验算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验算的作用,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2.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历笔算过程,并逐步抽象出笔算除法的基本模型。通过动画演示、深入辨析,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一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体验验算的好处。教学时,教师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尝试和体验。在课堂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要加以辅导和帮助,共同总结出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
教材第19页练习四。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投影仪。
1.口算接龙。
每人一题,全体参与。
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
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
一号:24,24×5 二号:120,120÷2 三号:60,60+4 ……
2.笔算闯关。
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3.100÷2    63÷3    2800÷7    6300÷9
200÷5                84÷2            2400÷6              5600÷8
(1)讲清题目要求。   
(2)独立口算,集体参与第二次闯关。
(3)公布闯关结果。       
(4)表扬两次闯关成功的同学,请他们介绍做题的经验和方法。
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1)读题,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2)说一说判断理由。
(3)逐题计算。       
(4)再做一遍进行检验。
(5)验证判断商的位数是否正确。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3题。
(1)投影出示。       
(2)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5题。
(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
(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1:买1个压力锅的钱大约可以买几个杯子?
学生2:买1个压力锅比买一个杯子贵多少钱?
学生3:买1个压力锅比买一个碗贵多少钱?
(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3.
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看图,完整叙述题意。
(2)说一说,题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3)运用哪些有用信息,可以解答第一问?
学生1:根据每箱苹果、梨和香蕉的质量及箱数,可以求出水果的总质量,32×9=288(千克),
35×8=280(千克),35×7=245(千克),288+280+245=813(千克),再用总质量与货车的载重量相比较,就能知道是否可以都装上车。813千克<1吨。
学生2:还可以从货车的载重量中逐一减去三种水果的质量。1吨=1000千克,1000-32×9=712(千克),712-35×8=432(千克),432-35×7=187(千克),因此,可以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
(4)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5)说一说,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8题。
(1)先投影出示四幅图。
     玩具               文具
9元    6元    8元    5元
(2)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问题(1)。
教师:我也提出一个问题,请你们帮助我解答。
学生1:可以用114分别除以玩具的价钱9元和6元。用125分别除以文具的价钱8元和5元。看哪个商是整数,就能知道买的是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了。
学生2:还可以看数的特点,125是5的倍数,而不是8的倍数,所以买文具的单价一定是5元。
(4)板书第18题的问题(2)。  (5)读题,思考。  (6)学生独立解答。
基本练习
1.略
2.
3. 50 21 400 700 40 42 400 700
4.判断略
巩固练习
1. 336÷8=42(分)
2.(1)138÷6=23(个)
(2)买1个压力锅的钱大约可以买几个杯子?138÷4≈34(个)
买1个压力锅比买1个杯子贵多少元?138-4=134(元)
买1个压力锅比买1个碗贵多少元?138-6=132(元)
3.略
4.(1)李老师买的玩具是皮球,买了19个。李老师买的文具是钢笔,买了25支。
(2)114+125=239(元)  239÷8≈29(个)
教材习题
练习四
1.
2. 正确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3. 按小芳的方案可以摆多少组?  96÷6=16(组)
按小东的方案可以摆多少组?  96÷8=12(组)
4. 90÷2=45(张) 45÷3=15(张)
5. 139 验算:139×3=417
185 验算:185×5=925
83 验算:83×4=332
44 验算:44×6=264
竖式略
6.
涂红色的有:
涂黄色的有:
7.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正确
8. 272÷4=68(元)
9.除以2没有余数的:48 126 114 354
除以5余数为1的:126 261
除以7余数为2的:261 114
10.543÷3——181 372÷6——62  924÷7——132 185÷5——37  712÷8——89  894÷6——149
11.(1)291÷3=97 (2)278÷5=55……3 (3)576÷6=96
12.判断略
13. 336÷8=42(分)
14. 100÷8=12(盒)……4(元)
15.(1)138÷6=23(个)
(2)答案不唯一,如:碗、压力锅、水杯各买1个,一共花多少钱?138+6+4=148(元)
16. 8……1 7……4 7……5 5……2
17. 175÷5=35(千克)
18. (1)19个皮球 25支笔  (2)(114+125)÷8=29(个)……7(元)  可以买29个。
19.略
20.
      
第五课时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材第23、第24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1.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是0就商0。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
口算卡片,投影仪。
1.口算练习。(口算卡片)
28÷2=  66÷6=  330÷3=  33-4=  0×2=
140÷2=         8×0=          540÷6=        28+0=         6×0=
提问:8×0、0×2、6×0这三道题的得数是多少?(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得0)
2.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
(1)板书:39
请学生说出3和9各表示的意义。
(2)板书:0
请学生说出0表示的意义。
(3)在3和9的中间添上一个0,使39变成“309”,请同学说出0在这个位置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学习教材第23页例5。
(1)提问:哪个数和5相乘得0。
(2)列式计算:0÷5=0。
(3)理解0÷5为什么等于0。
(4)结合算理说一说,0÷2、0÷8各得多少。
(5)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学习教材第23页例6中的(1)题。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小明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8÷2。
(2)板书:208÷2。
(3)学生独立完成笔算。
(4)投影展示学生笔算过程。
学生甲:   学生乙:   学生丙:
(5)观察思考:
为什么2除到被除数十位上的0时,商的十位上得0呢?
因为2除到十位时,被除数是0,0除以2得0,因此,十位上要商0。
提问:学生丙错在哪儿了?(他少了一步2除被除数十位上为0的过程)这一步能不能省略?(不能,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
再观察学生甲的笔算,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甲用2除0的那一部分可以省略不写)
(6)观察学生乙的笔算,讲清算理。
计算208÷2时,先用2去除百位上的2,2除以2得1,在商的百位上写1。除到十位时,由于被除数的十位数是0,0除以2得0,因此,十位上要商0。0和除数2相乘得0,0减0得0,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商十位上的0必须要写,起占位作用,接下来再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
(7)自主回顾笔算过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
3.学习例6中的(2)题。
(1)板书:216÷2
(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2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2,2除以2得1,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够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减去0还得1,最后被除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个位上写8。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216÷2=108(元)
  简便写法: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交流让学生经历算法的优化过程】
1.计算。
(1)独立完成。
(2)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
(3)对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4)了解学生是怎样验算的。
2.病题门诊。
(1)投影出示。
(2)理顺思维,观察发现。
(3)说一说,这道题错在什么地方。
(4)指名学生板书并口述怎样改正。
(5)说一说,做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笔算:
(1)尝试计算。
(2)质疑。
提问:为什么商中间要写两个0?(商中间应该商几个0,就写几个0,不能只写一个0)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思维训练
商中间有0的除法
在笔算除法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那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写0。
1.教材第23页例5学习“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例6以两位学生去书店买书为素材,采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以此引出“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
2.学生已经学会了利用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验算除法,并养成了良好的验算习惯。
例 6 3÷3,要使商的中间有0, 里可以填(  )。
思路分析:通过分析算式可知,要使商的中间有0,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被除数中间的数是0,此时商的中间就有0;第二种情况是被除数中间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商的中间同样有0,这时 里可以填1或2。
解答: 0、1或2
第六课时
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第25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商0的原理。
口算卡片,投影仪。
1.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50×7    1600÷4
700×8        80÷2
420÷6        3600÷4
2.板书下面各题,请学生在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习例7。
老师:通过情景图,说一说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我知道每根短跳绳5元,每根长跳绳8元。
学生2:问题(1)是求650元买短跳绳,可以买多少根。
学生3:问题(2)是求245元买长跳绳,可以买多少根,还剩多少钱。
老师:这两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我们先来解决问题(1)。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短跳绳5元,求650元能买多少根短跳绳,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50÷5。
(2)探究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650÷5时,先用5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6,在商的百位上写1,余下的1个百和5个十合成15个十,5除15个十商3,3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0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其中0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0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指名学生板演。
650÷5=130(元)
           
简便写法: 
答:650元买短跳绳,可以买130根。
我们再来解决问题(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长跳绳8元,求245元能买多少根长跳绳,还剩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45÷8。
(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看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时,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8去除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成的数“24”,8除24得3,在商的十位上写3,接着用8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5,8除5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的个位上还余5,表明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板演。
245÷8=30(根)……5(元)
   
验算:
答:245元买长跳绳,可以买30根,还剩5元钱。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交流让学生经历算法的优化过程】
教师:我们在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商0)
这里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用来占位)
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
①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商0就可以。
②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作余数即可。
1.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
(1)请学生自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
(3)检验。
2. 病题门诊。(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6题)
(1)投影出示,明确题意。
(2)观察各题错在哪里。
(3)同桌互说如何改正。
(4)在本上动笔改错。
3.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1、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材第28页第14*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
    
3.第1题 609÷3=203 804÷4=201 504÷3=168 205÷5=41
第2题 416÷2=208 326÷3=108……2 832÷4=208 435÷5=87
思维训练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百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要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不够商1,要商0占位。
1.教材第25页例7以学生买跳绳为背景,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第(1)题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第(2)题教学有余数的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说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上商0。
2.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与策略的对比,找到两种思路的不同与共性,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元化。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
第七课时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材第29~32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投影仪。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1)男、女生各选派四名代表参赛。
(2)每人一题,看哪队算得又对又快。
(3)其他同学当裁判。
(4)帮助出错的同学。
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投影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情景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他们一共住了3天,住宿费一共是267元。
学生2:我知道所求问题是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学生:求大约多少钱,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
教师:要求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来列式解答,列式为267÷3。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设计意图:从观察情景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所要探求的问题做准备】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投影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情景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1:我知道今天一共摘了182个菠萝。
学生2:我知道每箱装8个。
学生3:我知道所求问题是一共有18个纸箱,够装吗。
教师:“够装”是什么意思,需要精确计算吗?
教师:要求18个纸箱够装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来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以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的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设计意图:创设有效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课堂重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投影出示。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投影出示。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4.3位教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已知成人票价10元,学生票价5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价为6元,怎样买票合算?
(1)创设情境。
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说一说你们的买票方案。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投影出示,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作业新设计
1. 816÷4=204(千米)
2.530÷5=106(把) 530÷4=132(把)……2(把)
3.643÷5=128(盆)……3(盆)
4.将师生分为成人与学生两组,分别购票。 10×3+5×50=280(元)(这种方式较为合算)
         将师生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 6×(50+3)=318(元)
         当老师为极少数,学生为多数时,师生分开购票比较合算。
         当老师与学生人数相当时,        购买团体票比较合算。
思维训练
新闻:340÷4=85(时) 体育:180÷4=45(时)  动画片:120÷4=30(时) 电视剧:240÷4=60(时)

 
热门三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