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
课题 | 认识线段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1.让学生成为探究新知的发现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究、交流中发现知识。线段的特点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由他们自己发现的。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学会解决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成为生活大课堂的验证者。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关注“身边事”“身边物”,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主动学习新知。 3.让学生成为成功的体验者。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问题的挑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用正方形纸创造了线段,用线段设计了有趣的图形,成功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细线 学生准备:细线 学生尺 正方形纸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6分钟) | 1.引导学生活动: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一比两根线的长短。 2.组织学生交流是如何比的。 3.明确线段,导入新课:这根拉直的线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 1.动手操作,比出长短,小组内交流结果。 2.交流明确: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3.倾听教师的描述,明确学习内容。 | 1.比一比,哪根长? | |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 1.在操作中感知线段的特点。 引导学生操作:把一条线拉成各种形状,然后观察、感知是不是线段,并说明原因。 (1)形状一: (2)形状二: (3)形状三: 2.动手尝试画线段。 (1)引导学生尝试在纸上画出线段。 (2)组织学生画线段时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说明线段。 (1)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 (2)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可以看成是线段。 4.教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组织学生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组织学生画一条和已知线段等长的线段。 | 1.观察、交流后明确:(1)是线段,两只手捏住了线的两端,而且中间还是直的。(2)是线段,是倾斜的线段。(3)不是线段,尽管是用手捏着线的两端,但是线没有拉紧。线段应该是直的,而这条线是弯的。 2.动手尝试,回答问题。 (1)动手尝试画线段。 (2)交流发现:线段要画直,在线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表示端点,也可以用两个小竖线表示。 3.(1)找线段,并汇报。(2)全班交流:一根粉笔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一根针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4.大胆动手尝试。 (1)尝试画出线段后,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汇报总结:用左手按住尺子,使它不动。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再画两个小竖线,就画成了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尝试画线,交流画法:应该先测量,再画线段。 | 2.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在( )里画“√”。 3.线段藏在哪儿呢?请大家找一找。 4.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4厘米的线段。 | |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5分钟) | 1.创造线段。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学生观察思考:这张纸上哪里可以看成是线段? (2)引导学生活动:动手创造出一条或者几条线段。 2.小小设计师。 用线段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 1.(1)在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线段。 (2)折纸,并交流汇报折痕就是线段。 2.用线段设计图形,展示图形。 |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6.填一填。 (1)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 (2)两点之间可以画( )条线段。 | |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板书设计 |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 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从厘米尺的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几,然后在两边画两个点(或小竖线),就画成了一条长几厘米的线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