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数字与编码”一课,在学生总结出身份证号码与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规律,为自己设计学籍编码。
师: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设计一个学籍编码,要能反映出你所在的年级、班级、学号以及性别等信息。
学生设计,随后交流。
生:我的编码是5520501。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我在五年级的五(2)班,我是5号,最后的01表示男生。
师:嗯,该表示的都体现出来了。
生:我觉得第一个5可以去掉,52就表示你是五年级学生了。
生:我觉得最后的01改成1也行,因为性别只有男女之分,用1和2来区别就足够了。
师:看来,我们在用数字编码时不仅要反映出主要信息,还要突出数字编码的特点——简洁。那表示学号的05也改成5,行吗?
生:不行。因为一个班通常有四十多位同学,如果用5表示5号,那么15号同学就得用15来表示,这会导致同学们的学籍编码数字个数不统一。
师:可是,明年我们就要升入六年级了,那你们的编码不是又得重新设计了吗?
生:不需要,只要把05改成06就行了。
师:能否想个办法,使我们的编码不用改,一直可以用到小学毕业?
学生思考片刻。
生:可以在最前面加上1~6,读几年级,就在相应的数字上打个“√”。
生:可是,这样的“√”还是需要每学期改一次呀。
学生再次修改编码,不一会儿,他们又有了新发现。
生: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出生年份放最前面,这样的编码就不需要每年改一次了。
生:我反对!我们班同学的出生年份有不同的,到时候怎么知道在那个年级呀。
生:看来我们得找一个我们共同的,而且是不变的信息,这样的编码才是惟一的。
生:前面加上我们的入学年份,这是不变的,而且可以一直用下去。
至此,全班同学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坦率地讲,要给自己的学籍编码,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我们的编码既简约,又惟一。这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考,需要学生经历一波三折的过程,在过程中慢慢体会、细细品味。回顾上述教学片段,我以为,这位教师的教学引导既从容不迫,又张弛有度。
首先,当学生给出了“5520501”这一并不完善的编码后,教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以“嗯,该表示的都体现出来了”作为评价,并期待着其余学生参与到探讨与争鸣中来。正是这一“等”,让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个简约的编码逐渐诞生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年我们就要升入六年级了,那你们的编码不是又得重新设计了吗?”学生刚刚获得的认知平衡又一次被打破。怎么办?就这样,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不断经历着尝试、判断、否定、重构的过程,思维不断得以深化,而最终的编码也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