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依教学内容确定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买文具》这节课,教师如同一根线,把诸如颗颗珍珠般的学生穿在了一起。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整百、整十乘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有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本节课上话语很少,以学生为主,把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解释。如,出示主题图后,提出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要求学生列算式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学生展示交流环节,教师首先强调听的要求,剩余部分由学生解决:
展示1:
生1:   4×20=80(元),80÷20=4(个)(讲解完)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2:    4表示什么?
生1:   80里面有4个20 ,也就是可以买4个书包。
生3:    20表示什么?
生1:   20表述每个书包20元。
生1:你们听明白了吗?
展示2:
生1:80先看成8,20看成2,8÷2=4(个)
生2:你是怎样想的这个方法的?
生1:(出示人民币10元8张)
师:借助人民币图讲解方法
生1讲述自己思考过程。(由于黑板较高,教师协助学生圈)
师: 刚才用口算的方法,还能用什么方法?
生:竖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碰撞,等学生说完之后再表示自己的观点;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进行了适时总结点题,避免学生重复无意义的问题的出现。
    而在另外一节课《分物游戏》中,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课堂的话语就多一些,如:
出示主题图: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有几种分法?
(学生用学具分一分,上台演示)
师:在这些分法中,哪一种与众不同?
生1:  0和4,
生2:  2和2一样多。
师:哪种方法更公平?
生3:  2和2
师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不同的问题,逐步引导,为后面学习“平均分”的概念做铺垫。
    通过这两节课,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及学习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同的,但都较好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