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人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确定为,通过操作探究,使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并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教学前,将学习单发给每位同学,让学生根据学习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找出生活中的角。学生的提前预习,为课堂教学节省了时间,同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堂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大大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入手,学生马上认识到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所以称之为“三角形”,自然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找出书封面、三角尺上的角,动手摸一摸,进一步让学生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判断角、画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在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动手演示活动角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是有大有小的,而且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张口有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先猜猜每个学习小组四位同学手中的角哪个最大,再通过动手比较加以验证。最后,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实物中找角,通过亲身触摸、感知、对比,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当让学生找出三角尺上角的时候,学生只是用手指了指角的尖尖的顶端,这时我发现学生对角的认识并不完整,于是我对教学作出适时调整,我顺势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点,并问学生:“刚才这位同学说这就是角,你们同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这不是角,这只是角的顶点,角除了顶点外还有两条边,从而让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边的认识也是通过学生自己对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到边是“平平的”这一特征的。然后通过课件,从三个实物中抽象出三个角,让学生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边条。接着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了学生对角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以上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直观的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呢?我设计了活动角和动手比角的教学环节。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对活动角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在引导、点拨中,学生意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当角的两边张口变大时,角就变大了,相反,角就变小。当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后,再让学生拿出每人手中的纸角,小组四人合作,猜哪个角最大,最后动手比比,验证了猜测的结果,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运用电子白板软件的强大功能,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教学中,具有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动态的特点,尤其是在认识图形教学中,其作用更加明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出示实物,让学生从实物中找角,并将角抽象出来,让学生对角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白板软件中的批注功能,让学生上台在白板上指出角的顶点、画出两条边,形象而直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判断角”的练习环节中,我通过白板软件中的圆形聚光灯,对练习中的六个图形逐一展示,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有效利用了白板软件的展示台功能,对学生学习单上的练习进行适时展示、集体评议;对学生单“判断角”练习中的“桥形图”,利用软件中的放大镜功能,加以放大讲评。
  这是一节比赛课,尽管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大赛经验的缺失,个人能力的有限,导致本节课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非常感谢本次大赛给我这次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热门二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