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串联,新旧结合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学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本单元的知识将分类与统计进行了融合,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性别,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整理;在比较、分类、整理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较为紧密,所以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并且结合上周高校长所提出的“任务串”教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新的整理与设计。
       本课主要有三个评价目标:第一,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第二,学生能用简单的统计表格表示分类结果;第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同。结合以上三个评价目标,主要设计了以下评价任务。
       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通过课件展示许多漂亮的卡片,让同学们思考这么多卡片,一人一张,够不够分?此外,这么多的卡片,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能够按照卡片上的图案、颜色等分类数数,统计卡片的数量。通过此活动任务,也检测了学生能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完成评价目标一。
       其次,在新知探究环节,通过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思考,在图中都知道了什么,并且根据所看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学生问题,提出了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大人比小孩多几人等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其实他们已经隐隐约约的对图片中的人物进行了分类。之后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中,主要带领他们对一共有多少人进行探究。此时这一节课的知识经验就与上一学期学过的“根据不同的数学信息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相结合了。根据上学期已有的知识经验,孩子们能够很快的发现,可以按照大人+小孩或者男生+女生去进行计算。此时再引导他们,无论是男生和女生还是大人和小孩都是分类的标准,分好类之后就要开始去整理数据,从而进一步呈现表格,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整理数据,检测评价目标二。根据学生们整理出来的结果,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呈现出来了完整的表格。首次接触表格填写的他们对于表格的填写有些生疏,因此需要多加强调。之后再进一步让学生们说一说根据表格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一环节对学生们来说相对容易。最后再让孩子们观察,根据大人和小孩分的分出来的表格与根据男和女分出来的表格有什么相同之处?孩子们能够发现,不管怎么分总数是没有变的。通过这一探究环节,完成评价目标二和评价目标三。
       最后,就是再进行巩固练习,针对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处理,同时达到对三个评价目标进行巩固的目的。
       回顾整节课,通过一个一个任务串联起来去完成评价目标,并且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实时检测,这样的模式于我而言,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探索。除此之外,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能够与上一学期的知识内容相联系,这样内在联系起来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想这就是教师必须熟悉教材解读教材的目的。
       用一个一个任务把一节课串联起来,把新旧知识相联系起来,任务串联、新旧结合,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教学模式。但是想要更加熟练,更加有自己的个人特色,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热门小学数学相关范文